10月30日,壹基金大型公众参与活动“为爱同行”在杭州玉皇山风景区举行。与当天阴凉的气温形成反差的,是现场超过2500名健行者和志愿者饱满的热情。杭州站是2016年“为爱同行”继深圳、北京、长沙之后的收官之站,标志着2016年度“为爱同行”活动完满结束。
2013-2015年,为爱同行在深圳、杭州、长沙、北京等多地开展,参与者累计逾26000人次,公众筹款超过980万元,共帮助超过10万名困境儿童改善了生活状况。
四年来,这个在公众心目中颇有名气的公益体育活动,对壹基金来说,是机遇还是已经变成了鸡肋?为爱同行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启迪?与壹基金的未来发展又有何关联?在杭州玉皇山一个简易会议室里,壹基金秘书长李劲对“为爱同行”项目进行了深度剖析。
记者:不论是北京的八达岭古长城,还是杭州的玉皇山,“为爱同行”都会选择风景优美的路线,出于什么考虑?
李劲:“为爱同行”特别重视参与者的体验,所以我们在选择城市、季节和路线时,会充分考虑参与者的感受,尽最大努力为参与者提供安全、舒适、美好、愉悦的活动体验,让他们体会到做公益可以是件非常美好的事。
记者:“为爱同行”把徒步行走和公益结合在一起,在你看来,为爱同行中的“爱”是什么?
李劲:“为爱同行”体现出小爱和大爱的结合。小爱是爱自己,运动给人带来的愉悦和对生活品质的提升作用越来越被公众认知。其次是爱团队,“为爱同行”和其他很多徒步活动不同之处是需要4人组队参加,只有团队所有人走完全程,才有团队的成绩。所以4个队员之间必须依靠相互帮助来完成具有挑战性的里程,这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色。我在参加活动时,有时会看到三个人坐在路边,他们说在等自己的队友。让我们特别感动的是队友之间相互搀扶着冲线。
大爱,是爱“远方”,远方之爱体现了我们专业公益机构所做的工作。很多参与者很难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受助人,只能依靠公益机构的执行、评估、反馈和服务来让捐赠人感受到他们的爱和他们所爱的人之间的链接。我们的角色就是把捐赠人的爱通过我们的工作传递给受助人,然后把改善后的情况再反馈给捐赠人。我们能够实现远方的爱,这也是我们非常自豪的地方。
记者:落地一次“为爱同行”项目,前期筹备的时间需要多久?
李劲:“为爱同行”是一个公益体验和户外徒步相结合的公益体育活动。活动通过团体组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户外徒步目标,在推广公益理念的同时筹集善款。因为是深度体验项目,前期筹备需要半年。我们需要与当地政府、体育部门、志愿者进行沟通,需要提前2-3个月来进行预热,参与者报名之后进行筹款。
记者:目前社会上有“善行者”“行走的力量”等很多同类的公益体育活动。你认为为爱同行最重要的特色是什么?
李劲: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慈善法》颁布后,中国公益将展开更大的图卷。在中国公益界,竞争和同质化竞争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公益机构的很多产品和服务都是相互之间进行模仿。壹基金是较早探索公益和体育相结合的公益组织。我们有非常完整的团队,团队会非常关注其他机构值得学习的地方,包括别人的筹款方式,路线规划,落地的城市以及项目的走向。这也是为什么“为爱同行”在路线、内容方面每年每个地点都有升级。这不仅是我们自己对活动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其他组织和同行的做法。
“为爱同行”最重要的特点是可以让参与者体验到爱,快乐和时尚。参与者的体验感、参与感和愉悦感是“为爱同行”的特色,也反应出壹基金的特色。
壹基金秘书长李劲与来到为爱同行杭州站的5个月捐家庭在一起
人人参与,才是公益
记者:“为爱同行”是公众参与活动,也是筹款活动,哪个是首要目标?
李劲:公众参与对我们来说是首要目标。而筹款是一个纽带,资金对项目来说很重要,而参与者进行筹款也是参与本身的一部分。
记者:你本人多次参与为爱同行活动,能说一件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
李劲:有一个名叫“猫哥”的参与者让我印象很深,他从2014年参与为爱同行后,每一站都参加,而且是带着孩子和太太一同参与。当他参与活动后,体验到挑战自己和在朋友中得到认可的满足感后,他就会持续参加,还会带动身边的朋友参加。这是一种让我们欣喜的现象。
记者:“为爱同行”从2013年至今,累计26439人次参与活动,81972名爱心人士参与捐赠。如何把这些参与者的社群做好呢?
李劲:是的,壹基金为爱同行项目,更大的挑战就是参与者如何成为壹基金的支持者,所以社群经营是“为爱同行”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社群经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让一个活动的参与者变成一个机构的支持者,其实我们也还在探索,我们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开展社群经营。去年,壹基金确定了“平台战略”,平台的两端——入口是月捐策略,出口是联合公益。作为一个具有筹款目标的活动,为爱同行的活动筹款如何与壹基金的月捐策略相结合,也是我们正在探索的问题。
记者:“为爱同行”和壹基金“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理念契合,活动中哪些设置可以让参与者体验到公益性?
李劲:我想回到2013年,我们刚刚开始举办为爱同行活动的初衷上来。在第一年举办这个活动时,我们考虑为爱同行的特色就是,这不是一个单人活动,团队成员之间必须互相鼓励、互帮互助,队员必须互相沟通,充分了解彼此的目标和期望,坚持到底,共同完成这项艰巨的挑战。四年来,为爱同行的这个初衷从未改变。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信任。我们说公益最后的目的是什么,是改变世界,改变成一个什么的世界呢?就是有更多的爱和信任的世界。这就是为爱同行这个活动的根本目标。当然,我们在活动设置上想方设法让参与者体验公益。比如,当参与人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发起筹款时,他需要提出一个议题,这其实是一个挑战。
壹基金的主要筹款策略是月捐,这是把基于感动和冲动的捐赠变成基于信仰和信任的捐赠。为爱同行的目标与月捐一致。这次杭州站活动,我们特意邀请了5个月捐捐赠人家庭来到现场,爸爸或者妈妈是我们的月捐人,孩子们也随行出发,为健行者加油,还会为到达终点的健行者颁发奖牌。前几天,我们还在微博上看到一位从高三起就为壹基金月捐的月捐人信息,他已经坚持了整整7年。我们一直想传递给大家这样一个理念:“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多数人做了一点点”。
记者:“为爱同行”项目的筹款输出到壹基金的“净水计划”“温暖包”“壹乐园”“公益映像大篷车”“儿童平安计划”五个项目,如何向参与捐款的社会公众保证善款使用的公开、透明,如何及时向他们反馈信息?
李劲:这也是一个核心问题。作为一个成熟的公益机构,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反馈。我们在官网上有工作报告,在捐赠平台上有项目进展反馈,不断提升报告的频度和质量。每个不同项目的进展报告都会通过不同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公布。我们还会邀请一些捐赠人实地开展项目探访。
记者:在你看来,“为爱同行”体现出的积极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李劲:我想这是我们谈话特别需要的一点——我们更应该挖掘“为爱同行”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增加公众对公益的认识和参与是很重要的一点。为爱同行体现了壹基金“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愿景,什么是人人公益?人人参与,就是公益。另外,反映出公益的现代性,也就是说与时俱进的能力。还有就是公益与新的潮流、技术和生活方式的结合。这是中国公益行业需要去用心的地方。所以“为爱同行”以小见大,但是它反映出中国公益的变迁和发展,这是很值得公益从业人员来思考的。
“壹基金有很强的危机感,自我变革需要能力和勇气”
记者:今年是壹基金“为爱同行”第四年,互联网态势下,你觉得为爱同行是鸡肋,还是机遇?
李劲:壹基金利用互联网平台参与公益起步很早,但是我们在当前更加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下,不能坐在以往的成绩下沾沾自喜。我们具有很强的危机感。整个机构的业务模式如何提升,如何吸纳更稳定更长期更有能力的捐赠人,以及开发更适合捐赠需求的项目,我们一直在探索中。这种探索必然会体现在“为爱同行”项目上。我们从去年开始就想把“为爱同行”变成运动公益的一个议题,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上来。
记者:作为秘书长,你认为未来壹基金将前往何方?
李劲:像壹基金这样的公益机构要有自我变革的能力,要与时俱进,当然这也需要很多勇气和能力。我们现在的方式是要企业化管理,我们要打造机制化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化领先。
在我看来,公益组织的公共性体现在所有权是公共的,服务对象是公共的。这两点在中国的公益界还没有很好的体现。很多公益组织的公共性是不足的,无论是服务指向还是产品指向。还有很多组织还在传统阶段,没有良好的治理,清晰的战略,没有可胜任的团队,没有自己的文化,更别说是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面对最新的社会变化和政策变化,比如说《慈善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商业社会的变化,比如移动互联网的兴起、VR,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整体来说还没有做好准备。
我们用更加长远的眼光考虑未来十年的事情,我希望壹基金能够进入现代公益组织的境界,可以获得内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的能力。
(后记:杭州站活动的当天,当日下午6:30,距离出发已经过去了10个多小时,最后一批健行者从日出走到了星光里。李劲和志愿者、工作人员一起站在终点处,等待他们冲线,为他们送上奖牌和花环,还给了他们大大的拥抱。现场的掌声更响,欢呼声更高。)
编辑:ghb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