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购画”刷爆朋友圈 公益不只是悲情更有快乐

 时间:2017-08-30 21:10:23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色彩亮丽、风格奇异的绘画刷屏,不少人也花了1元钱,购买了一张画作为屏保,真可谓“最美的刷屏”。这个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名为“小朋友画廊”。这些画的作者最小11岁,最大37岁,都是自闭症、脑瘫和唐氏综合征患者。用户每购买一幅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就相当于向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BC)“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该项目旨在消除社会偏见,帮助这些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相关善款将用于帮助这些受助群体。

这个互联网+艺术+公益的创新传播项目,可能是今年一个现象级的传播案例,对于中国的公益圈来说,尤为难能可贵。以前的很多公益活动和传播,都是圈内的自娱自乐,很难扩散到行业之外。如今这个“用艺术点亮生命”的项目,掀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潮,将会深刻地影响公众对于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的关注,是非常成功的公益传播。

从2014年的“冰桶挑战”这个从国外进口的著名传播案例开始,中国的公益传播创新越来越有创意。近些年来,“为爱行走”“为爱奔跑”“善行者”“一个鸡蛋的暴走”等公益活动,以创意、体验、快乐、分享等方式,吸引民众关注并参与其中,同时最大化地扩大活动的社会效应。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公益模式的兴起,它们改变了传统公益表现形态,塑造出了全新形态的公益,同时更新了内在新理念,改变了人们对公益的旧有观念:即,原来公益不只是苦难、悲情、怜悯等,还有快乐、新意、体验,公益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够让生活更快乐。

这里有必要简单回溯下中国公益传播的发展历程。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前,中国其实是处于“弱公益”时代,公益发展薄弱,行政过分干预,官办的社会组织垄断公益市场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个阶段的公益,多是苦情催泪、大爱无疆、众志成城之类的慈善倡导和动员模式。尤其是媒介平台上,都是在展示受助者的悲情、无助、可怜,以此触动受众的情感,实现捐款、捐物等公益慈善行为。而这只是一种初级模式的“重公益”。重的背后,是道德绑架(地震中哪家企业、哪个名人没有捐款或者捐少了,都会被公众讨伐),人们对于公益会有道德、情绪、心理、心灵上的重负。另外,公益的成本也很重,公众参与、发起公益的门槛等也很高。

2014年夏天,以“冰桶挑战赛”为标志,一种全新形态的公益——“轻公益”诞生了。它有着“轻便化”“轻松化”“轻型化”三个特征。

“轻便化”是依托互联网公益工具,便捷地实现了公益地传播和筹款,同时在公益信息透明上,实现了极大的便捷,降低了公益成本。

“轻松化”是以好玩、互动性极强的方式开展。而如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也是用浓墨重彩的绘画来吸引和打动公众,大家花上1元钱,就可以感知到一分真诚的美,这远比那些煽情苦情来得快乐,也是更多人乐意参与的原因——没有道德负担。

“轻型化”是指发起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更精细更专注的项目,以更小的视角去帮扶一部分特定的群体,从而提升公益的效率,而不是撒网式雨露均沾。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公益机构登记等门槛放低,大量的民间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兴起,草根公益组织雨后春笋般成立。在互联网平台,公众发起一个公益项目,只需几个注册的步骤即可以实现,所以大量的轻型化的公益组织与公益项目,大面积地填补了“粗公益”“重公益”时代的大型公益组织的空白,承担起了这些大机构、政府、企业等公益落地和扎根的绝大多数工作。可以说,“轻公益”真正实现了人人公益、快乐公益、随手公益。

从“冰桶挑战”到“用艺术点亮生命”,都是在以创新的方式,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倡导更多人关注和帮扶到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共同构建一个人人做公益、处处有公益的新型社会,公益也将全面融入了各行各业,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一个有温度的美好社会。(张天潘)

编辑:彭淑仪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