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常熟市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规范引导、平台搭建、品牌创新等方式,持续为社会组织培力增能,推动全市社会组织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坚持党建铸魂,引领规范发展 2018年,常熟市社会组织党委正式成立,负责指导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目前,常熟市已基本形成两新工委领导、主管部门为主、社会组织党委兜底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格局。 常熟市民政局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党建“两覆盖四融合”行动(即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的制度基础融合、服务载体融合、队伍力量融合、工作成效融合),将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组织全生命周期,在社会组织申请成立时发出党建提醒书,在社会组织开展日常业务、评优创先、阵地建设时全面融入党建元素,努力拓展党建队伍,夯实党建基础,激发党建活力。 常熟市社会组织党委建立委员联系制度和党建共建制度,指导到人、落实到支部,加强党委成员与所属支部的联系,形成常态化联系、经常性磋商的互动机制;持续探索创新举措,丰富党建活动内容,推动“红色生态链”工程等党建共建行动扎实推进,切实拓展社会组织的党建“朋友圈”和社会参与度。 坚持培优育能,激发内生动力 以培训促提升。从2016年起,常熟市每年两次常态化开展新登记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培训,提升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意识和专业能力;定期举办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财务管理专题培训,参训组织超过200家;大力推动社会组织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苏州、上海等地社会组织开展互动互联、交流分享,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探索服务社会新模式。自2022年起,常熟市推出“星火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系列培训班,通过三大板块、九大课程集中培训及实训,对社工开展继续教育,努力提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打造常熟本地的专业人才库,3年来共培育精英人才28名。 以评优树典型。社会组织评估等级是广大社会组织的一张名片。多年来,常熟市以规范化管理、品牌化建设、精品化打造为方向,一方面抓社会组织管理,另一方面提升社会组织影响力,连续3年实现5A级社会组织在数量上的突破,多年来3A及以上等级社会组织数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全市社会组织通过等级评估的有727家,其中3A级及以上84家,占比为11.6%。 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生态 自2014年起,常熟市首次实施公益招投标活动,通过打造“公益汇”平台、实施“睦邻空间”服务项目等,不断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逐步扩大购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行业管理等公共服务项目的范围;引导公益类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机构进入社区,向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和专业服务,每年累计投入超过1600万元,项目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设立社区慈善基金,以“慈善双工”品牌开展慈善活动,该品牌获评“2022年度苏州市民政局高质量发展案例”;建立高层次社工人才队伍,实施高层次人才激励办法,目前已认证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0名。 打造监督体系,提升监管效能 做实年度检查。每年年初,常熟市民政局联合业务主管单位对全市社会组织开展年度检查工作,围绕基本信息、内部建设、党建、财务、业务活动和接受监督管理等内容开展检查,同时详细了解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以及涉外活动等情况。 执行报告制度。常熟市民政局加强对社会组织重要人事变动、召开大型会议、重大投资等9类重大事项的监管与审查,建立社会组织拟任负责人预审机制和部门联审制度,加强信息互通和政策协同;制定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信息公示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动态管控和人员管理;加强对社会组织召开研讨会、论坛、讲座等事项的监管,联合业务主管单位重点关注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筑牢社会组织的思想防线。 强化信用建设。常熟市制定《社会组织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单和严重失信名单两份清单,建立行业性诚信激励和惩戒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建立诚信承诺制度,先后指导339家社会组织、1432个会员单位参加信用承诺,作出行业自律承诺1755个、证明事项承诺16个,并通过各级信用网站向社会公布;探索建立各领域社会组织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发布公益倡导、制定活动准则、实行声誉评价等形式,引领和规范行业内社会组织的行为。 开展联合抽查。常熟市常态化开展社会组织抽查和专项检查,2024年开展抽查53家,抽检率达5.63%;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行动,加强与政法委、公安等部门的联系与互动,及时互通信息,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组织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指导力度。 聚焦中心大局,拓展服务内涵 打造专业平台。自2014年起,常熟市围绕特殊群体关爱、民生等重点领域,精心打造“公益汇”平台,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模式。十年来,全市累计实施公益采购项目226个,投入资金超1000万元,受益群众超20万人次。在“公益汇”平台开展的项目既有专门面向初创期社会组织、用于培育孵化的培育类项目,也有困境儿童关爱、婚姻家庭辅导等传统项目,还有医务社工培育、新市民群体服务等创新型项目,公益采购的内容、类型和服务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丰富和拓展。这些项目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平台,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了力量。 打造公益平台。常熟市汇聚社会慈善资源,以协同、创新、互助为方向,推动公益慈善组织共建互补。目前,全市拥有慈善组织84家,组建起多个公益慈善组织互动平台,打造了“百名困境儿童帮扶计划”、特殊群体“微心愿”圆梦行动等公益品牌,进一步凝聚公益慈善合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服务品牌。常熟市依托全市14个基层社会工作站点,组织实施了社区志愿“微服务”活动,采用“慈善社工+慈善义工”模式,鼓励支持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进入社区开展特色服务,培育社区志愿者组织。2024年,全市共开展各类公益服务2067场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611家,受益群众4.9万多人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5300人次,推动专业社会工作更加惠及困难群体、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https://www.scf.org.cn/csjjh/n3421/n3424/n3876/u1ai307833.html |
|
编辑:陈莫楠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