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社会组织科技惠企服务工作推进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4-06-06 08:14:47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讯 6月5日,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的北京2024社会组织科技惠企服务工作推进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工作会旨在进一步落实《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服务企业聚力发展的行动方案(聚力行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服务零距离”为主题,持续推进社会组织科技服务惠企工作。工作会上,全面回顾和总结了社会组织近年来在科技服务促进方面取得的成效,交流了社会组织在服务惠企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发布了全市科技型社会组织惠企服务资源和全年工作安排,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开展科技惠企服务。来自我市顺义,大兴,延庆,丰台等区科技部门、分园管委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业务处室,联盟、协会、民非等科技型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以及科技企业的负责人15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同时约有500余人线上参会。

image.png

image.png

会上首先观看2023年社会组织科技惠企服务成效宣传片,回顾了2023年科技惠企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100余家活力型社会组织做推介宣传。在《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服务企业聚力发展的行动方案》的指导下,2023年科技型社会组织的各项服务绩效取得了全面增长,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更加健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随后,由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宏群发布了《2024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服务指南》《2023北京(中关村)科技型社会组织产业报告摘编》,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戴键《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惠企服务包》《社会组织科技服务资源图谱及速查手册2024版》,并举行社会组织选址服务中心成立及首批园区代表与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签约仪式。惠企服务资源的发布是社会组织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举措,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企业需求有人响应,让企业有更多的可选服务,社会组织与企业共同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征程中,积极携手并肩,为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贡献力量。

通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澜涛带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政策及科技创新政策推介》。他详细介绍了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希望通过详细的讲解,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副中心的科技工作部署 ,为企业带来更多优质的科技惠企服务。

本次工作推进会,是北京市社会组织开展“科技惠企服务”工作的一次集体大动员,下半年将持续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服务零距离”为主题,开展82场“科技惠企服务”活动。活动覆盖6大产业领域共26场主题活动,56场专题活动。相关活动信息将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的公众号上进行发布。

会议设置了社会组织服务企业经验交流环节,通过相关社会组织负责人的经验和典型案例分享更加直观的表现出社会组织在惠企服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与影响。

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介绍了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通过有效整合产业资源、政策规划、产业强链补链、协同促进前沿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多方位保障服务和标准化服务等经验做法,使联盟成为氢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平台。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秘书长龙飞,介绍了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通过构建五大数字平台服务引领产业发展,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建设数字人才队伍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保护企业创新成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创新合作共赢的相关工作和心得。

北京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协会秘书长蒙洋,分享了北京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协会通过协同创新促进军地融合、培训活动促进人才发展、品牌活动促进资源集聚、咨询研究促进产业发展、共建平台促进企业落地,以党建引领促进业务工作有序开展的经验与成功案例。

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的雷承佐副主任对科技型社会组织在促进产学研协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培育高精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充分肯定,提出了创新、品牌、诚信三个关键词。科技型社会组织所具备的“专业性”和“活跃性”特征,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型社会组织在不断加强自身规范管理的同时,在服务科技创新,活跃创新创业氛围等方面成为全市社会组织的典范。他希望科技型社会组织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专长,加强诚信建设、规范发展、积极落实《关于开展中关村社会团体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行动的通知》的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自觉服务国家和北京发展大局,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服务业处梁杰处长在讲话中,肯定了社会组织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丰厚成果,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社会组织要加快形成“科技惠企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工作安排。围绕形成新质生产力,重点在高精尖产业发展、京津冀科技合作、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与服务方面开展主题活动和促进工作。二是社会组织要持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加强党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强化自身诚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七类服务能力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报道。三是要求社会组织继续做好科技服务支撑工作。深度挖掘自身资源,积极参与科技服务业促进工作。围绕科技服务业领域开展专业活动,协助做好科技服务业促进、项目服务与招引工作,针对重点服务企业及时开展调研。四是要求社会组织加强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化能力。期待社会组织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要求,以科技惠企服务为工作抓手,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新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

【责任编辑:王瑞芳】

编辑:WX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