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区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起点,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只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需要其他主体持续互动、协调合作,才能有效促进社区建设。建设现代化社区、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如何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具有直接而又现实的重要意义。
目前社会组织普遍存在着专业度不高、服务项目单一、项目执行自娱自乐、日常经费保障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尚未真正融入社区治理。培育、规范、壮大社会组织,使其真正促进基层善治,成为基层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是积极鼓励扶持,在增量上抓好培育发展。
将社会组织发展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完善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各项政策,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社会组织的认同感。制定激励政策,提升社会组织注册积极性,同时降低准入门槛,推行备案制,把大量游离于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之外的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轨道。建立社会组织与社区建设、社会工作联动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社会组织建设成为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以义乌市稠城街道宾王社区为例,该社区境外人员、少数民族人员多,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融合型社区。为做好小区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社区深入挖掘资源,找到部分汉语流利、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骨干成立了“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在社区的精心培育下,该组织积极协助社区做好民族融合工作,每年组织策划各项民族文化活动,如举办“少数民族新春联欢会”、教授富有异域风情的民族舞等,同时自发参与文明劝导、治安巡查等志愿服务活动,用“乡音乡情”做好基层各类管理政策的宣讲,大力营造民族融合的和谐氛围,规模也从最初的7人扩大到目前的22人,成为了社区做实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力帮手。
二是规范有序发展,在存量上抓好管理服务。
坚持党建统领社会组织发展,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建立,实现全覆盖,把党建活动融入到社会组织活动的全过程,统筹推进“党建+社建”。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尽可能地将一些政府干不好、市场干不了的事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接,以此推动、发展、壮大社会组织。主管部门定期开展社会组织骨干培训,综合采用专题讲座、论坛沙龙、“一对一”督导等形式,帮助社会组织提高战略规则、项目设计与管理、能力提升等组织运营能力。以义乌市稠城街道词林小区为例,该小区内老旧房屋、老年人较多,物业维修、老龄服务的需求较为突出。原先该小区内存在一个准物业服务中心,有一支准物业服务队伍,该中心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营,负责解决小区内的各种物业维修事项。后经社区的指导,该中心进行了提档改造,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了“橙心帮”,意寓“诚心诚意”、“称心如意”。“橙心帮”坚持“注重公益、服务专业、有偿低价”的原则,在社区各小区老旧单体楼提供基本物业管理、准公共服务和提档升级服务。运行模式为党建引领,业主自治,社区托底。服务人员多由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最大亮点就是公益性。这让服务中心不再追求市场利益,可将所有政府支持全部投入到改善公共环境、服务居民生活上来,同时这个项目也成为了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
三是深度融入社区,在质量上抓好作用发挥。
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推行“1+X+N”工作模式,即1个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引入X个已成立的社会组织,通过把符合社区需求的特色性项目引入社区,带动N个社区社会组织成长的服务机制。建立包括社区治理、环境保护、家庭教育、助老济困等多个领域的公益项目池,帮助社会组织聚焦社会问题,通过公益创投的形式带领社会组织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强化品牌项目打造,形成规模效应,促进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制定一系列完善成熟的规范化标准化项目运作指南,引入社区居民评价机制,对项目的管理绩效、社会影响力等进行评估,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设计创新公益服务项目。又以义乌市稠城街道绣湖社区为例,该社区内的十余名热爱手工的全职妈妈自发成立了“ 漫时光匠心”志愿者服务队,该组织成立的初衷是想通过教授纯手工制作各种口金包、香包和时尚文创用品等社区女红,帮助社区退休居民、闲散劳动力和生活弱势群体掌握相关手工技能,以便帮助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实现或提升自我价值。组织成立伊始,这群全职妈妈们由于缺乏社会组织管理、运营方面的经验,活动开展得不太顺利。社区得知情况后,主动对接将其引入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街道公益创投的支持下,该组织不断优化项目,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目前已形成稳定的讲师团队和品牌项目,开展的活动广受周边居民欢迎。
编辑:黄蔚卿 审编:GCH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