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个适应良好的成年人,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童年”“孩子的需求可以简单分为两类,需要得到家长的安慰以得到滋养和休整,以及需要得到家长的鼓励以便于成长”“当我们真诚地与孩子一起时,一些简单的方法都可以形成终身的情感联结”……
9月4日下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赖坚兰于广州中华广场负一层活动空间,对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巧娓娓道来。在她身前,是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长期服务的数个困境儿童家庭。孩子拿着活动派发的玩具,四处张望,而家长全程紧盯讲台,全神贯注,生怕听漏了一句分享。
“这是我们新一轮针对困境儿童家庭心理健康支持行动的开始。”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晓辉分享道,过去一年,齐志开始聚焦并推出困境儿童的心理支持行动,从儿童抗逆力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课程为困境儿童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科普,“但我们也发现,困境儿童在面对心理健康挑战时,需要更全方位的支持,因此,我们也开始了‘守护儿童心灵健康’项目,希望搭建更为立体的支持网络,包括心理热线、转介服务以及线上线下的家庭支持。”
缘由
抗逆力普及后,他们收到一封感谢信
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困境儿童面临生活贫困、亲情缺失、学习条件差、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因此出现不自信、社区融入度低等现象。如何为困境儿童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挑战,成为困境儿童服务的一大难题。
2020年,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聘请专业的课程导师,分别从“关怀”“正念”“毅力”“渴望”“亲密”“慷慨”“学习”“勇气”“感恩”“信心”等十个方面开启二十节系列课程,采用优势视角来积极鼓励困境儿童参与,通过课程提升他们的内在自信,促进困境儿童与朋辈群体交流,提升困境儿童的社区融入感,通过多方面培养困境儿童的抗逆力,增强困境儿童及家庭应对困难、挫折和逆境的能力。
彼时,除获得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创善·微创投”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项目资助的2万资助,齐志还获得多家爱心企业的2万元配套资金开展系列活动服务。
令李晓辉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服务对象在收到微心愿礼物后开心写下了一段话感谢齐志社工中心给予的帮助:“谢谢齐志志愿者,因为有你们无私的帮助才会让觉到广州这个城市变得更温暖,我会努力做康复,的更温暖,我会努力做康复,积极学习,力争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把别人对我的帮助回把别人对我的帮助回馈到社会,谢谢!”
升级
搭建更完整的支持网络,汇聚社会爱心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儿童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心理压力成为中国孩子重大危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指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而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则为7.4%。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9条规定,地方政府应当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等提供专业服务。
李晓辉透露,为搭建多元化的儿童心理平台及互助平台,聚焦越秀区困境儿童及家庭心理需求,通过线上心理科普、心理测评、心理求助、线下活动等对个人、家庭进行综合干预,以线上+线下合力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心理进行监测和干预;预防和缓解其心理问题,齐志进一步发起了守护儿童心灵健康公益项目。
“和上一年一样,我们将推出一系列公益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线下个案小组或团体支持,但和以往不一样的是,我们从抗逆力延伸到家庭教育,希望动员家长关注并学会如何培养孩子,此外,我们还开通了线上心理平台以及心理热线,希望所有有需要的困境儿童可以找到求助渠道,而我们将及时介入,或转介专业资源,撬动社会力量一同为困境儿童的成长护航。”
爱心
慈善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一群人齐努力
值得关注的是,搭建一个线上平台,每一处都是成本,需要资金支持。
记者观察了解,该项目正尝试打造“政·企·社·志”服务模式,汇聚各方力量支持。一方面,继续争取了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创善·微创投”广州市社区公益微创投项目资助,入围由广州市慈善会和广州市广益联合募捐发展中心共同主办、广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冠名、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爱心支持的第七届广州市福彩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暨2021年网络筹款大赛,同时,也参与到市慈善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善城汇爱”大型公益活动,进行线上线下筹款,而中华广场、广东中农企业总公司、广州汇美思工艺品有限公司、木棉红爱心社纷纷注入各自的爱心资源助力筹款行动。
李晓辉分享道:“在中华广场举办的首场家庭教育讲座既是‘守护儿童心灵健康’公益行动的启动仪式,同时也是99公益日的开始,在中华广场等社会爱心支持下,我们将在99公益日期间开展线下募捐行动,希望更多社会爱心人士支持,为困境儿童献一份爱心。”
编辑:chengfang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