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全科医生、志愿者、社工、心理治疗师等多学科协作的轻度认知障碍及老年痴呆诊疗与照护服务团队。
依照这一要求,社工将进入医疗机构的诊疗与照护服务团队,虽然只是在轻度认知障碍及老年痴呆领域,但这无疑是对社工专业性的认可,也为社工进入更多医疗团队、深度融入医疗体系开了一道口子。
定期进行评估
《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时,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工作,使用AD8和简明社区痴呆筛查量表开展辖区老年人认知功能评估。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要定期对机构内老年人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对发现疑似痴呆的老年人,建议其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社区(村)65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如何进行筛查呢?《工作方案》提出,鼓励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由精神(心理)科、神经科或老年科专业医生团队提供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老年痴呆诊断、治疗及预防干预等服务。
社工进入协作服务团队
谁来进行预防干预服务?《工作方案》提出,要在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由精神(心理)科、神经科或老年科开设记忆门诊,鼓励在精神专科医院开设老年精神科,提供专业诊断治疗服务。
要建立全科医生、志愿者、社工、心理治疗师等多学科协作的轻度认知障碍及老年痴呆诊疗与照护服务团队。
基层全科医生监测治疗依从性,指导社区志愿者、社工提供患者认知训练和家属辅导;心理治疗师、社工提供老年心理辅导;各类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提供科普宣传、患者关爱服务等。
为了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工作方案》提出,要对试点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将老年痴呆早期识别与筛查技能纳入社区医生继续教育基础课程。对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科医生开展老年痴呆基本诊断与治疗技能培训。
对社工、护理人员和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的照护人员开展轻度认知障碍与老年痴呆照护与家属辅导技能培训。将老年精神科亚专业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老年精神科医生。
社工在卫生健康领域可以发挥更多作用
社工将进入医院的诊疗与照护服务团队,虽然只是在轻度认知障碍及老年痴呆领域,但这无疑是对社工专业性的认可。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医疗机构要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
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行动计划》提出的医务社工可以提供的服务包括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但在实践中,目前医务社工主要提供的服务是生活、法务、援助等,很少涉及诊疗。而且在服务过程中,大多数时候与医生、护士的工作是脱离的,也谈不上团队合作。
实际上,医务社工作为专业人士,在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中,是应该和医生、护士一起组成团队开展工作的。
对住院或者正在接受门急诊治疗的病患及其家属,医务社工可以运用心理-社会诊断模式对其所面对的问题作出评估,对有自杀倾向或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早作出判断并进行危机干预处理;对一般问题患者及家属进行评估,预防病患因为疾病的突发变故,可能给个人和家庭系统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损害。
医务社工可以协助病患及家庭识别障碍,进行辅导治疗,增强病患的自我调适能力,克服情绪障碍,达到全部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其原有功能的目标。
医务社工可以对住院期间的病患及其家属就疾病的治疗知识、康复、临床照顾技术提供咨询服务。
《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的出台,为社工进入更多医疗团队、深度融入医疗体系开了一道口子,希望包含医务社工在内的医疗团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医疗机构中,这将是医院、患者共同的福音。
编辑:chengfang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