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颁布以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作为两种基本的禁毒措施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工作社会化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路径,禁毒社会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据了解,目前我国禁毒社会工作者数量已达到11万人。禁毒社会工作者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和方法,整合各类有效的社会资源,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为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康复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性服务,对戒毒康复人员保持操守、戒除毒瘾、实现康复、融入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一个以共治共享为基本理念,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平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在此背景下,对如何规范禁毒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推动其专业性成长、实现精细精准化服务,从而达至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科学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以来,笔者曾经在上海、宁夏、浙江、广东等地就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之后又多次参与了相关研讨会议。通过访谈200余名禁毒社会工作者,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结合社会工作通用过程,笔者及团队梳理了禁毒社会工作的基本流程,提出了禁毒社会工作的十个环节,形成了“十步工作法”,以此厘清禁毒社会工作——主要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的重要环节,提出禁毒社会工作者在每个环节中的基本任务和工作内容,以促进禁毒社会工作者工作流程规范化发展。
第一,禁毒社会工作无缝衔接。
这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的前置性工作。本环节试图解决公安部门查处吸毒人员的过程中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禁毒社会工作者是否需要介入?如若介入,其依据是什么?介入的主体、内容、形式可能有那些?怎样介入?如何实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与公安部门、强制隔离戒毒机构的无缝衔接等问题。
第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签署。
这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的起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签署的场景、环境布置应怎样设置?协议签署可采用哪些仪式?社会工作者在协议签署中应开展那些工作?怎样明确戒毒康复人员的义务与责任?本环节试图明晰这些问题。
第三,禁毒社会工作资料排查。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戒毒康复人员,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而认识他们的前提是全面、深入地掌握其相关资料。社会工作者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排查相关资料?可在哪些场域排查相关资料?怎样排查相关资料?排查相关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这是本环节思考的主要问题。
第四,禁毒社会工作资料分析。
资料排查所获得的资料可能是不规范、零散、不系统的,怎样分类、整理资料,使其规范化、系统化?怎样辨识真假资料?怎样对资料进行分析,以求达到对戒毒康复人员本质的认识?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工作者在资料分析阶段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第五,禁毒社会工作诊断。
资料排查和资料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诊断戒毒康复人员的问题,获取自我发展的内外部优势力量,因此社会工作诊断实则成为社会工作者展开其服务的支点。怎样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禁毒社会工作诊断?怎样明确戒毒康复人员的问题和优势?这是本环节的主要问题。
第六,禁毒社会工作方案设计。
诊断戒毒康复人员问题和优势成为社会工作者展开服务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怎样基于问题导向或优势导向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服务?服务需要达成哪些目标?怎样达成这些目标?这都需要工作展开前进行思考和部署,这也是方案设计的核心任务所在。
第七,禁毒社会工作方案实施。
方案设计完成后怎样检验方案是否可行?如何实施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因素?怎样处理计划与变化的关系?这是禁毒社会工作方案实施过程中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八,禁毒社会工作评估。
什么是禁毒社会工作评估?禁毒社会工作评估有哪些类型?禁毒社会工作评估的标准是什么?怎样进行禁毒社会工作评估?如何处理效果评估与阶段评估、过程评估、阶段评估的关系?评估成效如何呈现?这是评估阶段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九,禁毒社会工作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签署。
这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的法律终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解除协议签署的场景、环境布置应怎样设置?解除协议签署可采用哪些仪式?社会工作者在协议解除中应开展哪些工作?怎样明确戒毒康复人员的后续义务与责任?本环节试图思考这些问题。
第十,禁毒社会工作跟进。
就法律规定而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时间分别为两年和三年,当法律规定时限达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解除后,他们就不再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了。但从禁毒社会工作看,一方面,每项社会工作服务开展在时间上有长有短,不可能完全满足两年和三年的时间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在本质上也要求禁毒社会工作者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因此,当一项具体的服务完成后,禁毒社会工作者应当展开跟进,根据戒毒康复人员的具体情况设计新的服务内容。同时,当戒毒康复人员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后,也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服务的结束,还需要继续进行跟进服务。怎样设计跟进服务、怎样跟进服务、在跟进服务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就成为社会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chengfang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