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社工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时间:2020-01-02 10:03:22来源:社工中国网

正面战场:

01.作为给东莞困境人士提供托底服务的重要力量,数以千计的社工构建了困境人士的救助网。

在东莞,越来越多的困境人群主动寻求社工的帮助,或者被转介过来社工跟进。社工与传统救助力量的不同,在于首先求助者能够获得尊严和希望,其次社工能够基于对服务对象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特定的理论视角给以灵活的解决方案。如东莞社工助力寻求,东莞社工基于政策介入儿童保护等。如今,这张救助网已经涉及禁毒、教育、残康、医务、司法矫正、救助帮扶、婚姻家庭、企业、青少年、妇女儿童等10多个领域。

02.改进了民政、妇联、工会、团委等公共服务体系供给,提升各项工作整体的专业水平。

社工所运营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为民政驻扎在社区,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的前沿阵地,不管是服务居民、了解和舒缓民意,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白玉兰中心则充当着妇联服务儿童、妇女、家庭的重要窗口。以此同时,先锋号、莞香花等通通成为了相对应部分的前沿阵地,丰富和具体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供给。

03.社工服务的纵深度为社会服务提供立体化视角。

以家庭服务领域为例,家庭服务这一块的场子在慢慢扩大,从传统的妇联白玉兰、维权站、反家暴等特定项目场域,延伸到计生领域,如东莞有三个社区是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社区、青春期性教育议题,都是社工服务为主,再延伸到法院的家事调解、社会化的儿童早教等,随着《东莞市学校家庭教育品质提升计划(2019-2021年)》的出台,一校一社工都有望是从家庭教育作为突破口的,可见家庭服务领域的纵深度和灵活性很好,为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立体的视角空间。此外,在老年人服务领域等亦是如此。

隐蔽战线:

01.文化战线的散打冠军。

早两年,东莞推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8年底实现全覆盖。2019年,东莞文化线推出“双百示范工程”,直接把社区社工定位为文化社工,重点提出要发挥社工的作用。其实从这几年的路径来看,社区场域的基层文化服务,无论是传统文化的复活,大众娱乐文化的覆盖,还是新文化的打造,东莞社工都是散打冠军,功不可没。社工正用散打的方式进行文化供给、文化复活和文化创新。

02.党建的活力军。

此前东莞推出的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多有社工运营。2019年,东莞决定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实施以推广标准化、建设新标杆为主要内容的“双标工程”。全市确定的55个示范点中,大比例都有社工班底,如石龙兴龙、大朗巷头、茶山圩社区,也就是说未来党建对基层的重视,也慢慢落实到对基层服务的重视,同时也是对社工的价值认同。

03.让基层治理更加柔软,让民生服务更加具体。

社区社工很大程度上,是弥补了各部门、社区(村)等基层组织在服务、自治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有社工的地方,必定承载着这个地方最柔软、最人性的一隅,机关单位如是、群团组织如是、工业园区如是、社区(村)亦如是。社工服务无论是在直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上,还是在培育和联动志愿者、居委会等服务主体上,亦或是在协调功能上,都发挥着重要功用。

04.用服务替代管理,用行动影响市民,让城市善治。

2015年、2016年,东莞先后荣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2016年,东莞打响创文攻坚战,东莞社工的创新能力、扎实精神,有效地助力了城市升级。社会工作对基层治理的“渐润式”创新,表现在社工的价值理念、方法体系、服务过程在公民意识培养方面所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服务型社会治理成为东莞社工的特有手法。东莞社工们通过不断开展的善的服务、项目和行动,去传播,去引导,去鼓励参与,循序渐进培育公民意识,从而推动社区、城市发展。友善之城、文明城市,在有社工的地方,在社工的服务中,在社工推动的项目中,真真切切看得见,摸得着。

05.社工正带领着助人、为善等工作从传统的领域向公共领域转化,从解决民生问题向政治与社会议题转化。

传统的民政助人手法,主要是政策性的兜底,而社工介入后,则完全丰富起来,既有传统文化中的邻里相助,也有政府对社会的整体兜底,更有社会化众筹新实践方式。这就让我们相关部门的工作得到了公共领域的衍生,也让工作更具实效。如今,社工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拥有了一定的席位,相关议题从实践层面转向了倡导层面,不久的将来,或许社工会真正成为某些民生问题的代言人和倡导者、方案提供者。

编辑:chengfang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