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抑郁症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由于生育率及死亡率的降低,我国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而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老年抑郁症康复工作有助于患者融入社会并回归正常生活,这是一个再次社会化的过程。本研究采用个案工作方法,运用相关理论介绍了社会工作介入老年抑郁症患者康复的过程。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症;社会工作;个案
一、 个案背景资料简介案主张奶奶是A村的一位农村妇女,今年71岁,育有四个女儿,仅三女儿入赘留在家中和张奶奶及老伴一起生活。张奶奶原本开朗幽默,家中常有朋辈往来闲聊;自二女儿离婚后情绪发生变化,经常感到苦闷、忧郁,觉得命运不公平让自己的女儿连遭两次婚姻不幸。之后二女儿与另一比自己大将近10岁的男子(其妻前些年因病去世)相爱,张奶奶觉得女儿两次婚姻失败及现在这样的选择很丢脸,开始不愿意见人。张奶奶变得沉默少语,习惯性自我封闭,成天无所事事、不修边幅,每晚入睡前胡思乱想,老伴的震耳鼾声让张奶奶更加焦躁烦闷,偶尔还出现幻听、自言自语的症状,因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张奶奶体重明显下降,面部黧黑憔悴,长期下来张奶奶开始整日卧床不起,常有轻生的念头。家人对张奶奶的情况是又心疼又着急,大女儿担心之余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母亲变得郁郁寡欢。张奶奶的老伴生性勤快,一直忙农活,他没有意识到抑郁症的严重性,很少陪张奶奶。张奶奶抱怨孩子们不理解自己、老伴也不关心自己,治疗过程多次出现排斥。
二、 问题分析与理论支撑
(一) 问题分析
通过与案主的接触及与其家人的沟通交流,归纳总结出案主的主要问题有:
1、认知偏差,抑郁寡欢。首先,案主对“离婚”存在认知偏差,认为离婚很丢人;认为处对象应该门当户对、年龄相仿,觉得二女儿在勉强自己。
2、自我否定,逃避社会交往。案主觉得自己现在无力做家务,是孩子的累赘,担心大家的嘲笑而不敢出门,不愿与人说话。
3、身体状况不佳,抵抗治疗。张奶奶因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引起身体状况不佳,接受治疗后短期效果不明显,张奶奶觉得是浪费钱而抵抗治疗。
4、自我意识丧失,自理能力减退。张奶奶由以前的勤快持家变为什么也不干,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对于自己的穿着也很随意,不修边幅;整日卧床不起、很消极。
(二)理论支撑
1、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案主潜能的视角。借助该理论,针对本案例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应关注案主自身以及环境中的优势与资源,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案主的问题与劣势上,应注重激发案主的抗逆力及潜力,增强其社交能力,从而逐步提高案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社会支持理论――主要包括社会整合论、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理论。在该案例中,笔者通过整合案主拥有的资源,使案主得到情感、物质方面的支持,借助朋辈网络提供必要的帮助,巧妙利用这一社会资源,得到朋辈的理解与支持,获取情感方面的帮助。
3、家庭结构治疗理论――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成员内部促成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关心的做法,改善家庭功能,为案主构建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在本案例中,笔者认识到虽然案主的家人很关爱张奶奶,但存在难以理解、不知道如何应对的局面,应该进一步优化家庭结构、提升家庭功能。
4、理性情绪治疗法――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在本案例中,案主抑郁源自一场“心灵的感冒”,因为对于女儿的婚姻失败存在非理性思维,长久下来导致抑郁,故把矫正案主偏差认知放在突出位置。
三、 介入目标
首先,减轻案主的焦虑与不安,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然后矫正案主不良认知,使其配合参加治疗过程;并发现自身优势和潜能,增强自信心;最后促进案主能够积极与人沟通,营造良好人际关系。
四、 方案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接案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与案主以及案主家属初步接触,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取得案主及家属的信任后,建立良好专业关系,之后确定案主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服务方法。具体而言,与张奶奶以及家属交流沟通,运用接纳、尊重和同理等介入技巧,降低张奶奶焦虑感与不安感,并建立信任关系;向张奶奶讲述其他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后康复的案例,重新构建张奶奶对于抑郁症的看法,鼓励其积极接受治疗。
第二阶段:心理治疗阶段
基于优势视角理论,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指导下,通过访谈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帮助案主重建认知结构。同时,帮助案主挖掘自身潜能,发现自身优势,改变其焦虑自卑情绪。
首先,采用理性情绪疗法
协助张奶奶建立理性思考方式,正确看待离婚、爱情以及心理疾病,纠正其不良认知。运用怀旧的治疗技巧,与张奶奶一起探讨过去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快乐,以及成功事件,帮助张奶奶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回尊严使其重新认识自我。同时配合肯定训练,使张奶奶在自我肯定的过程中重建自信。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及增权理论引导张奶奶扩大活动范围,多与朋辈沟通交流,鼓励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此转移注意力,并增强其自身效能感。
第三阶段:结构家庭治疗阶段
基于结构家庭疗法,首先向张奶奶家属传授老年抑郁症病因、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纠正案主家属对张奶奶患病的不理解,并使之明白此阶段应比以往更关照张奶奶。提升家属对案主的理解,为其营造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然后与张奶奶的女儿们沟通,为了缓解老伴的呼噜声给张奶奶带来的焦躁,保证张奶奶的睡眠质量,暂时不与老伴与其在同一屋休息;为确保案主安全在征求张奶奶意见后确定照料的可行方案。还可以与张奶奶的老伴沟通,给予支持与陪伴,一起做一些张奶奶比较感兴趣的事。最后与张奶奶的二女儿沟通,让她向张奶奶证明自己是幸福的,使案主慢慢接受现实,真心感受到女儿的快乐,放下心中的牵挂。
第四阶段:结束和巩固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了解案主的变化和案主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且对案主的进步给予正性反馈与强化。帮助案主把整个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处理人际关系,鼓励案主正面评价自己,减少焦虑,使案主发现自己潜能以及价值感,从而提高自信心。
五、总结与反思
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现有文献对社会工作介入抑郁症康复的研究比较少,针对老年抑郁症社会康复的研究关注更少。多数专家学者集中在对抑郁症诊断、病因、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护理的研究上。对康复工作的研究也只是从宏观层面出发,并没有去深入分析直接服务在老年精神康复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以及效果。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是全面性的,不仅要实现医疗康复和精神康复,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康复。当前,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常见的有三种,即:药物治疗法、心理治疗法及联合治疗法。
结合心理学及社会工作相关知识,笔者从社工的角度出发,将相关社工理论应用到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工作中,旨在研究直接服务介入老年抑郁症康复过程的作用,并期待对相关领域个案介入的优化及社工机制的完善有所帮助,但因专业水平及自身局限,本文还存在诸多不足,敬请谅解!(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参考文献:[1] 杨艳. 老年抑郁症康复的社会工作介入个案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 王俊成,冯雪影,王国强.老年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特点研究[A],精神医学杂志,2008(1):53-54.
编辑:chengfang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