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创新社会治理,离不开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深圳市自2011年起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至2016年已实现“一社区一中心”的全覆盖。经过8年探索,“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阵地和整合资源、促进社区参与的枢纽平台。
党建服务:
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关键在党建。近年来,社区党委在开展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深圳市各社区服务中心于2016年正式更名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意味着党群服务从此成为社区服务中心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社会工作者也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积极转变服务思路与内容,努力探索以中心为平台的党群联动新模式。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党委领导下,不仅有效地协助上级党组织开展各项党务工作,而且充分发挥专业能动性,策划开展“青年微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学院”、“党建万花筒”、“红色运动会”、社区红色文化展、追忆社区故事等服务,使传统党建工作变得有新意、接地气,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欢迎与喜爱。可以说,中心“高大上”的硬件配置和精准、贴心的专业服务,使中心真正成为党员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交流互动的载体。
同时,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充分调动党员力量服务社群,在社区内组建党群志愿者队伍,积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引领群众志愿者共同开展符合居民需求的服务,使中心既成为发挥党员先进性的窗口,又成为党员与群众联动的纽带。经过数年实践,中心“党委统筹+社工执行+志愿者及居民参与”的联动服务方式已逐渐形成。
基础服务:
目前,中心普遍形成了“基础常规服务+特色公共服务+外部合作项目”的服务模式。其中,常规服务是社会工作者融入社区、获取居民信任与认可、提升社会工作美誉度与影响力、拓展社会工作服务空间的基础。社会工作者以居民需求为本,为社区长者、儿童青少年、妇女家庭、残障人士、来深建设者等群体开展服务,协助他们解决问题、搭建社区互助支持网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进而推动社区和谐发展。
在长者服务领域,社会工作者为社区的高龄长者、独居长者、空巢长者、贫困长者等提供探访慰问、健康照顾、心理关爱、人际交往、文体康乐、普法防骗、社区义诊、政策咨询等服务,既关注长者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也协助长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儿童青少年领域,社会工作者为孩子们提供“四点半课堂”、青春期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抗逆力学习、户外拓展、才艺兴趣培养、自我成长规划、参与社区议事等服务,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全方位发展。在妇女及家庭领域,社会工作者为有需要的妇女提供个人咨询、情绪疏导、压力缓解、反家暴宣传与介入、维权法律讲座、兴趣手工坊、再就业培训等服务,在协助妇女个人发展的同时,注重促进其亲子情感与家庭关系的不断提升。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充分联动社区力量,以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社区融合活动,搭建邻里交流互动、结对帮扶的互助平台,营造守望相助、和谐共融的社区氛围与文化,增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特色项目:
在为长者、儿童青少年、妇女等群体提供常规服务外,社会工作者还保持着高度的专业敏感性,为不同类型的服务群体设计、开发更有针对性的项目,以精准服务来满足各类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深圳全市的近700个中心几乎都在运营独有的服务项目,其中很多项目因服务需求的共性及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在深圳市南山区社会工作协会统筹协调下,南山区102个中心参与开展了“交通安全进社区”项目,形成“交警+社工+志愿者”的三方联动形式,深入100余个社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服务,提升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特别是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社会工作者通过建立儿童交通安全移动教育基地,打造由交警、家长、教师、学生组成的交通安全服务队,以VR体验互动、“交通标志猜猜看”、“与铁骑亲密接触”等形式,助力孩子们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熟悉交通安全标识与设施,扫除交通安全盲区,为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护航”。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很多来深建设者的子女过着候鸟般的往返生活,针对这些流动儿童,中心开发、实施了流动儿童社区融合、安全教育、亲子关系促进、暑期夏令营等服务。如福田区新洲社区开展了“温馨港湾”——流动儿童安全与健康教育服务援助计划、龙岗区禾花社区开展了“橄榄树计划”——流动儿童社区融合项目、温馨社工服务中心在多个社区开展了“用馨守护”——儿童性安全教育防护教育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家长和流动儿童们加强亲子沟通的同时,还为“小候鸟”们的安全、健康成长营造避风港,提升其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资源整合:
目前,深圳每个中心的服务者不超过6人,而他们要面对的服务对象却是数万名社区居民。此时,社会工作者在提供直接的常规服务、特色项目服务外,更需要发挥中心的枢纽型平台作用,充分联动社区内外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为社区链接场地、设施、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将资源整合集中后再进行有效的需求匹配,从而将中心打造成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的桥梁。
经过多年实践,中心已逐渐成为了社区的资源枢纽,如在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充分整合社区党委、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处、老年人协会、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金会、志愿者队伍以及银行、医院、健身场馆、培训机构、餐饮等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源,通过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等方式,为社区注入活力。
而部分建设标准高、场地面积大、服务功能全的中心,更凭借着定位、场域与功能优势,集中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自助图书馆、社区党校、人才驿站、社区规划师工作室等功能,汇聚政务资源、服务资源、文化资源、康娱资源,以“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在服务中,社会工作者时常会面临仅凭自身能力无法独立解决服务对象复杂、精深问题的状况,此时便需凭借专业判断,引入其他专业资源。如社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陷入自杀危机,社会工作者评估该患者存在精神疾病隐患、社会功能缺失、社会支持网络缺乏等问题,便联合医院精神卫生科室、社区康复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介入,协力为患者改善健康状况,解除自杀危机并搭建支持网络。这种跨专业的整合介入是社会工作服务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与价值的体现。
组织培育: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中心始终将培养社区骨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相信,只有充分挖掘社区骨干的能动性,带动更多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活动与事务,才能使服务对象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服务提供者,使社区居民逐渐成为社区事务的倡导者和引领者,进而有效推动社区居民自治。
在服务中,社会工作者通过骨干培养、协助备案与注册、开展专业能力培训、组织诊断与督导等形式,孵化了众多社区社会组织,如福田区益田社区孵化了阅翼成长阅读俱乐部、艺舞人生艺术团、多彩多意书画院等组织,南山区海珠社区成立了棒棒堂亲子关系促进中心、俪人妈妈义工队、幸福家成长营等组织,龙岗区四季花城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队、文化宣传队、四季阳光心理咨询团、智慧父母读书会、中外志愿服务交流营等组织。
中心还通过搭建社区服务组织的“蜂巢”,着力培育回应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的社区社会组织,构筑社区服务的多元平台,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力量。
编辑:chengfang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