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社工情暖农村老人让夕阳更绚烂

 时间:2019-10-11 10:26:36来源:中国社会报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5亿人,其中有六成生活在农村。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期,社会工作者把关注目光投向农村老年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搭建社会支持网络,提升生活质量,给他们带去了暖暖的温情和慰藉。

助力生计增添保障砝码

农村老人财富积累不多,抵御风险能力弱,许多老人即使岁数很大也希望能凭自己的双手让生活宽裕一些。“只要身体允许,我就想干活挣钱”,有这样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数。社会工作者在充分评估老人需求的基础上,为他们制订了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帮助他们找到更适合的增收方式。

2018年,甘肃省柏草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庄浪县万泉镇田岔村开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参与脱贫攻坚项目,为贫困家庭购买蜂源,提供技术指导,发展中蜂养殖产业,许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也参与进来。“蜜蜂养好了可比种地强,投入不多,凭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就能干。卖蜂蜜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一年下来多收入万把块钱呢!”宋六斤老人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我和老伴手里有了余钱,还能给孙子买糖吃。”

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乐都峰堆乡上帐房村,老人的生活也因为社会工作者的到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该村地处高山寒冷地区,粮食作物产量极低,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相依为命。“有的独居老人不愿做饭,三餐凑合吃马铃薯。患病卧床老人的生活状态更是堪忧。”青海天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全永亮告诉记者,社会工作者在充分调研后,为村里37位6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买来111只绵羊发展家庭养殖,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社会工作者还带领老人们参观药材种植基地,推动了村民开展规模化种植。现在,当地的活力老人干劲很足,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守望相助补齐养老短板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和扶贫干部都谈到农村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的问题。“我发现农村老人很孤单,他们不但需要物质帮扶,还需要精神抚慰。”湖南省桃江县的一位驻村书记如是说。记者了解到,在多地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都把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作为服务的常规动作,为老人们搭建起生活照料、安全防护、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康复护理等支持平台。这其中,有邻里互助小组、活力老人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志愿小组、留守妇女组成的孝心护理员助老服务队……不管何种形式,社会工作者都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注重链接资源,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在河南省鲁山县十亩地洼村,叶县心天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帮着村里建立起邻里互助小组。邻里走动多了起来,特别是独居老人家里,每天都有村民“光顾”——跑腿捎带日用品、顺手倒个垃圾、聊聊家长里短……老人们有人关心了,笑声变多了,心里暖暖的。

五彩生活描绘幸福晚年

“人老了,没用了”“没什么文化,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农村老人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低,时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社会工作者敏锐抓住需求,为农村老人开展了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动,帮助他们从紧闭的家门、封闭的心房中走了出来。

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长源村的潘丽萍老人住在半山腰,出门不方便,和其他村民家又距离较远,导致她和其他村民的关系较为疏远。一次,她在干农活时不小心摔伤。社会工作者前去探望时,她无奈地说:“以前还能干点儿农活解解闷,现在什么都干不了,在家里待着空落落的。”得知她会打腰鼓后,社会工作者与村妇女主任合计,在村里组建了一支腰鼓队,潘丽萍自然成为其中一员。如今,潘丽萍已经是队里的骨干,腰鼓队的表演也成了十里八乡红白喜事的必选节目。

湖北省孝昌县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在丰山镇丰新村开展服务时,也把丰富活动形式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他们给老人播放电影,组织老人唱歌、演楚剧、击大鼓,教老人做手指操、学用手机等等,为农村老人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社会工作者的服务犹如一股股暖流,滋润着农村老人的心田,让他们重燃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编辑:chengfang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