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廖佳敏
2008年4月2日,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区级社会工作协会。
十年风雨兼程,海曙区社工协会切实履行“桥梁纽带、组织协调、专业服务、宣传普及”的职能,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社工教育培训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社工人才,孵化培育出大批社会组织,有效提升了社会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让社会工作成为海曙区社会治理的有效支撑。
社工协会的成立,是必然的选择
2007年,海曙区被民政部列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5月,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区长亲自担任小组长,把推进社会工作作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来抓。次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朝着专业社工转型,全面推进社会工作,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应运而生了。
“社工协会所要做的,就是去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在海曙社工协会工作多年的徐轲告诉记者,以推进社工专业化为例,这些年,协会通过建设社工实训基地,组织展开社工集训、社工沙龙、社工能人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社工人才,并通过在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示范岗和社会工作室,重点关注社会救助、残障康复、青少年等多个领域,带动社会工作全面推进。
截至目前,海曙区拥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工有733人,省级社工督导1人,市级社工督导5人,省市级领军人才8人,还有10家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和一大批社会组织。
社区专职工作者成长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是人影响人的工作。海曙社会工作发展的10年间,白云庄社区的社工林莉也在不断成长,历练成为一位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者。
2005年,林莉成为白云庄社区一名专职社工,2008年,她参加了社工协会组织的考前培训,通过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说来有些难为情,当年考出证书后,我其实并不十分清楚如何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她说。
不过,在社工协会这些年的强化培训下,如今,林莉已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社区问题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前处理居民间的纠纷时,我总会有种谁对谁错的判断,如今再遇到这类纠纷,我会先以同理心去换位思考,一起纠纷很多时候并不是谁对谁错这么简单,相反,它往往没有对错之别,而是不同人看问题的立场、角度不同造成的。因此,我从不同立场分析,与纠纷双方建立信任关系,得到双方的认同之后,才能更好地处理纠纷。”
林莉告诉记者,以前,她总觉得,社工就是把社区的大事小事做好,后来才明白,社工的工作,本质上是帮助服务对象链接资源,“居民当中能人很多,居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也在逐年上升,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让居民唱主角,反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专业社工承担多面角色 满足受助者多元需求
黎丽曾是海曙区社工协会的一名专业社工,如今,她已成为和义社工师事务所的总干事了。
2008年,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黎丽,回宁波当起了这座城市第一位“社会服务承包人”,负责政府出资购买的残障康复社会工作项目。之后,她又陆陆续续承接了不少政府外包的社会工作项目。
今年,她参与了海曙社会救助家庭友善访问项目,为中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中重度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对于病人、家属都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煎熬。鉴于这些家属有相同的心理背景和体验,相互之间容易沟通,其心理体悟与经历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以小组形式搭建一个可以链接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相互支持、帮助、分享,进而降低这些家属的心理压力,抚慰他们的消极情绪。”
经过破冰与自我介绍、照护经验辅导、减压训练等6个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后,多数家属的焦虑水平有了明显降低。接下来,黎丽和社工们还将适时举行以重聚为主题的小组活动,逐步引导他们参与社区生活。
“作为专业社工,我的职责就是让边缘人群、特殊人群不再孤单无助,同时更多地思考和我一样的社工群体所面对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前景,更好地去服务社会。”这些年,黎丽还在为社区社工作做培训,分享自己的个案经验,给予社会组织一些指导和帮助。
探索社会工作的海曙模式
海曙区社工协会不仅搭建起了为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平台,更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性服务或社会公益性服务的承接者。据统计,十年来,协会每年承接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协助形成社会工作典型案例1877个,约50000人次接受了协会的各项专业服务。
十年耕耘结硕果。2009年,海曙区社工协会荣获全国社区服务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全国城市社会工作示范单位称号;2012年,被评为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单位;2016年,更是收获了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宁波市社会工作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海曙区社工协会的郑会长告诉记者,十年来,协会一直进行着三种社会工作路径的探索,第一,是社区专职工作者从事带有一定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或服务的模式;第二,由社工专业毕业的学生通过培训、历练成为专业社工,承包社会项目的模式;第三,就是专业的社工机构和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的模式。“这三种路径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在各自的独立发展中,相互促进,最终相辅相成。”
目前,国内深圳、珠海等城市主要通过大力培育社工专业机构,发展社工专业服务。而海曙区社会工作的特色一直是根据自身实际,依托本区成熟完善的社区建设,将社区专职工作者与专业社工结合起来,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枢纽,专业社工人才为骨干,实现了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组织的联动发展,将社会工作融入社会治理中,探索出了社会工作的海曙模式。
未来,海曙区社工协会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层社区治理的重大决策精神,立足于海曙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进程,提升“三社联动”本地化理论基础和实操水平,推动全区社会工作和社区治理实践向纵深发展。
编辑:卜元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