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面对社区治理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和社区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将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作为社区治理的方向和指针。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的工作要求,积极谋划、担当作为,在和苑街道成立之初,就引导、支持社区党员、群众,选举产生了集党建、孵化、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和苑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果断的利用综合服务中心内近300平米场地,打造了社会组织的发展阵地。联合会的成立,不仅为社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搭建了支持和服务平台,而且为和苑地区的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两年来,和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指导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了党支部,培育、孵化了为老服务、关爱成长、文艺歌舞、体育健身、平安建设、绿色服务、志愿服务共七类43家社会组织,注册会员达到了434人,形成了“七彩和苑”的服务品牌。各类社会组织面向社区提供志愿服务1295人次,文化宣传336场,受益人群达到了2345人。联合会逐步成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的有力载体。初步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建设、社会工作联动机制,促进了和苑地区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党建引领、突出政治性
一是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发挥引领作用。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和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保障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不仅将联合会党支部纳入街道“两新”党委直接领导,积极推进交叉任职,在理事以上的管理人员中,有8名党员,占到了管理人员总人数的89%,在43名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中,党员达到了25名,占总人数的58%。
二是联合会党支部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将党建工作引入到各类社会组织活动中,累计开展各类活动62场,参与人数达到1700余人。不论是学习交流、文体活动、志愿服务还是社区维稳现场,都能看到党员走在前列、冲在一线,使社区群众感受到了党组织、党员就在身边,增强了对党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
二、担当作为,增强服务性
一是重点培育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和苑地区入住之初,社区生活服务配套很不完善,社区供给的不充分和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和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核心,利用社区公益金,通过公益创投的形式,引导联合会重点培育养老服务类、社区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在全部43家社会组织中,服务类的社会组织达到了17家。
二是积极承接政府委托事项。在2017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又向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投入1794平米的社区服务载体,由联合会作为运营主体,建成了街道一级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涵盖了配餐、便利店、应急呼叫、健康筛查、家政服务、便民理发共九项基本服务项目。两年来,开展各类为老服务83场,受益老年人5000余人,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休息、文化、娱乐、康复、配餐于一体的场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天津日报、中老年时报、天津经济广播等媒体先后给予了报道。
三、建立机制,推进协同性
一是将联合会做为社会协同的平台。和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联合会作为各类社区主体的交流、协作平台,将社区内的物业公司、超市等企业吸纳到联合会成为会员单位,定期通过会员大会、理事会、联席会等机制,使社区企业能够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不仅增强了社区群众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而且也增强了社区企业对社区产生归属感、认同感。
二是积极探索社区各主体间的协同机制。通过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的责任,在和苑街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上,形成了政府保基础、社会组织管运营和监督、企业搞项目、个人担延伸、创投为补充的运行思路,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群众多种社区主体,通过联合会这个平台形成了合力,实现了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
四、政社分开,贯彻群众性
一是坚持放管结合。和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制度基本建立的工作目标,坚持培育与监督、活力与秩序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放”和“管”的关系。在抓好对联合会的党建、人事、国有资产等事项的监督、审查、指导职责的同时,将议事、监督的权利“放”给社区群众,一改以往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现象,保障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是践行群众路线。在建立完善的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联席会等会议制度基础上,凡是涉及群众的问题,建立了收集群众需求,形成项目方案,征求群众意见,确定实施方案,社区公示,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真正让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工作始终围着社区居民转,使社区群众感到被关爱、被尊重,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编辑:彭淑仪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