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石化联合会与重点高校科研对接会召开

 时间:2018-07-06 12:07:25来源:南京工业大学

第二届石化联合会与重点高校科研对接会召开

日前,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二届“石化联合会与重点高校科研工作交流对接会”在南京工业大学成功召开,校企双方就化学工业很多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企业抛难题寻合作

“尼龙66/6生产中,己内酰胺在什么温度下达到等规,最佳的温度、时间和合适的添加剂又该是什么?如何克服水性聚胺酯溶剂物性低、成本高的缺点?”浙江华峰集团公司经理王晓华先后提出了三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在改性塑料行业,我们的市场份额算是很大的了,但是如何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更加绿色高效?是我们此次寻求合作目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彭忠泉表示。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研究院长刘体建、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傅本度和湖南化工研究院副院长余淑英等20多家单位代表纷纷抛出了热点和难点问题。

大学推成果寻落地

“我们建立了催化剂微尺度结构控制、催化剂制备放大、热态反应工艺评价,反应器结构件开发、反应器流体力学模拟与过程优化计算,关键反应装备与过程放大等一条龙研究体系,在甲醇制丙烯/芳烃、甲醇制DMMn技术、天然气制乙炔、等离子体制乙炔等核心技术方向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合成气制乙二醇及相关产品方面,我校完成了草酸酯水解制草酸工业技术开发,授权草酸装置3套,合计产能15万吨;完成CO气相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小试技术开发,正在进行千吨级中试装置优化;完成草酸酯加氢制乙醇酸甲酯催化剂及小试技术开发,以及乙醇酸甲酯水解制乙醇酸的小试技术开发;完成草酸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剂及小试技术开发,正在进行模式放大研究工作。”“针对贵金属催化剂昂贵、易中毒等问题,我校已研发出制备成本低、抗毒性强的稀土基贵金属整体式催化剂,目前已在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厂应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王玉军教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乔建军教授、南京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部副部长周治分别介绍道。

随后,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6所重点高校代表分别亮出了所在学校在石化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以及已产业化或待产业孵化的成果。

联合会搭平台建桥梁

中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介绍,为将交流对接会落到实处,石化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于2018年初启动了石油化工行业企业技术难题与对接工作。征集工作聚焦石化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的三大紧迫任务,涉及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煤化工、节能环保、化工装备等多个领域。

据悉,截止到6月初,中石化联合会历经一年时间共征集到行业90多家企业技术难题200余项,并遴选出对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节能环保有代表性技术需求75项与9所重点高点进行对接,其中校企双方开展深入技术探讨的有30项,达成产学研技术合作意向近10项。在中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南京大学张全兴院士、中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和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副校长邢卫红的见证下,北京华腾橡塑制品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就“高分子材料乳化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鲁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旭森无卤消烟阻燃剂有限公司、天津科迈化工有限公司、宿迁新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南京工业大学就“化工园区智能生产和污水处理”、“耐热膜过滤回收环保阻燃剂的新技术”就“科迈化工新工厂的工艺设计和废水处理”、“二丁基甲酰胺高效合成研发”,江苏四新科技应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大学就“高性能消泡剂的研发及产业化”等6个项目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此外,石化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还总结了2018年行业发展的十大技术需求,分别是高性能茂金属聚烯烃催合聚合工艺技术术、聚酰亚胺石墨化技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电池隔离膜材料技术、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5G覆铜板用特种树脂技术、煤经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制天然气技术、单系列50万吨/年及以上褐煤/低阶煤热解提质技术、高含盐废水的治理技术和高酚氨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技术以及磷石膏综合利用等化工行业的十大技术需求的征集情况。

“签约是银,履约是金。”中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强调,“石化联合会,一直立志搭好校企共建平台,促进我国石化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节能环保。我们会从有效难题信息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技术难题,分批分别提交给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难题招标。与此同时,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将部分比较熟悉的技术难题也会直接精准点对点的提交给有关高校。”(杨芳)

编辑:卜元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