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约车再次成为舆论焦点。5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目前网约车十大乱象:网约车乘车安全隐患、用户信息泄露问题、不正当竞争乱象、大数据杀熟现象、乘客投诉无门维权困难、网约车企业多地无证经营、“黑车”“马甲车”等不符合运营标准车辆频现、司机资质不达标现象较为常见、“爽约车”“计价不透明”“乱收费”等乱象滋生、司机刷单炒信行为。
近年来,媒体已多次曝光网约车恶性案件,这也使得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网约车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近两年,政府部门对网约车的监管已经有大量指导性政策。网约车企业也做了大量工作。首汽集团副总裁刘煜巍表示,首汽约车对个人车有严格的人车加盟体系,对合作车辆要进行合规检查,并且利用技术手段在部分城市加载智能硬件,对司机的酒驾、超速、轧线等行为实时监控。
但是,许可证并没有百分之百保证网约车的合规性,企业内部各种严格的流程、培训也没有打造出让消费者放心的乘坐环境。“解决这些问题,核心就在于如何对待问题。”北汽出租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马杰认为,首先,主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并补上法规漏洞。但更重要的是,平台要切实承担承运人的责任和社会责任。
平台明知故犯的原因在于目前对网约车平台的身份和责任定位不够明确,遇到不大的问题,消费者习惯私了或者“算了”。但实际上,“法院基本的观点就是平台承担责任。”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张清波表示,所有平台都应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约车平台应明确承运人责任,承担连带责任,“因为消费者打车并不是认识司机,而是通过平台联系了司机,并且平台是收费的,平台基本上决定付费标准”。至于顺风车,平台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张清波认为,如果平台对这种假顺风车违反经营行为没有及时发现制止,没有有效措施发现纠正,就应推定应知侵权,同样要承担连带责任。(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
编辑:彭淑仪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