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专题研讨如何更好开展青少年工作

 时间:2018-05-03 12:59:08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4月28日讯 宋庆龄基金会网站发布消息称,25日下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王家瑞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郑建邦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杭元祥关于基金会代表团访问日本、韩国情况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井顿泉作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2017年度基金管理与收支情况报告》;围绕基金会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讨论。

王家瑞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少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基金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王家瑞强调,“关注民族未来,发展少儿事业”是基金会的一项宗旨。新时代对基金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秉承宋庆龄先生“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理念,强化创新意识,让基金会的青少年儿童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要聚焦青少年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为基金会谋划推进青少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要紧扣“和平·统一·未来”宗旨,发挥特色优势培育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品牌项目,进一步办好符合青少年特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特色活动。要加大教育、健康、文化等领域工作力度,助力脱贫攻坚,让贫困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孤残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感受到党、政府和社会给予的温暖。要进一步做好校外教育,发挥好宋庆龄故居、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作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引领青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方位健康成长,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郑建邦指出,基金会要积极履行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努力为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我们既要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也要注重思考研究解决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要重视历史的学习教育,让青少年了解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中一步步克难前行的真实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根据议程,会议着重围绕基金会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杨念鲁、余华荣、荣雷同志作了重点发言,其他与会专家学者和基金会理事们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认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应该配合国家发展战略,聚焦家庭教育理念的倡导改善,注重提升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素养与能力,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华荣表示,自2001年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中国发明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希望今后继续深化合作,结合少年儿童成长特色,激发科技创新兴趣,培育青少年创造力,创新教育模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与校外教育处处长荣雷认为基金会要把握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注重青少年工作的载体和途径、形式和内容,采取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方式、符合教育改革的实际举措,科学开展青少年工作,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福利会副主席赵丹妮表示,做好青少年工作,要注重问题导向,研究信息化时代青少年行为特点,关注自闭症等特殊群体儿童成长问题。

中国福利会党组书记、秘书长张晓敏表示,按照宋庆龄先生“实验性、示范性”的要求,中福会在推进校外教育方面不断探索,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后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探索青少年工作规律。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主任高付元建议,要总结宋庆龄故居开展的“时代小先生”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逐步做成全国性品牌活动。

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校长郑智学建议,要注重加强青少年的海洋意识教育和国土意识教育。充分发挥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作用,为孩子们提供探索知识的广阔空间。

新华通讯社总编室融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钱彤认为,做好青少年工作,要符合时代特点,契合青少年需求,切中青少年心理,活用青少年的语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李修平认为,要积极配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青少年成长成才特点,围绕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开展富有特点的青少年活动。

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马成全表示,多年来,我们与基金会携手共同推动我国青少年足球事业发展。希望今后更多帮扶民族地区足球发展,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增进青少年国际友好交往。

国管局服务司司长和培林认为,网络和信息化发展,极大改变了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要趋利避害,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胡俊)

编辑:彭淑仪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