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昌冬奥会的结束,全世界冬季运动正式进入“北京冬奥会周期”,最近几年,随着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冰雪热潮。不过,作为一个南方省份,四川在人们的印象中跟冰雪运动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大。然而,就在上周进行的四川省全省体育局局长工作会议上却传出消息,四川省体育局即将成立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雪上运动协会。那么,四川省体育局此举的目的是什么?目前工作进行到了哪一步,成都商报记者日前对四川省体育局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目标 力争北京冬奥会有四川运动员参赛
近年来,借着北京即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东风,在“三亿人参与冰雪”的宏大愿景下,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北冰南展”的发展规划,全国各地掀起了冰雪热潮,尤其是“没见过雪”南方人,更是热情高涨。根据易观和腾讯联合发起的调研显示,南方跨省和出国参与冰雪项目的人数占比高出北方23个百分点,并估算得出南方跨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650万,南方人群对冰雪市场需求旺盛,但受制于目前冰雪资源现状,南方冰雪市场潜力可期。
而四川,显然也在投身这股浪潮当中,四川省体育局的第一步棋,就是率先在南方省份中成立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雪上运动协会,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在全省体育局长工作会议上表示,四川体育人要全身心投入助力北京冬奥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为冰雪较少的四川,我们同样要积极投入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工作机制’中去,切实制定并实施好《四川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成立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冰雪运动协会为契机,积极推进四川冰雪运动的发展。探索多元模式共同打造冰雪运动队,组团参加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力争在2022年冬奥会上有我省运动员参赛,为北京冬奥会成功的举行作出贡献。”
计划 最快上半年冬季中心正式挂牌
事实上,最近几年,南方的冬季项目水平提高很快,各南方省份都不遗余力地发展冰雪运动,上海、江苏、广东都参与到了冬季项目人才的培养中,成效比较显著。但这些省份到目前都还没有成立相对应的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雪上运动协会。那么,四川省体育局此举的目的何在?四川省体育局竞体处处长黎旭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之所以要率先把中心和协会“立起来”,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从竞技冰雪这个角度,助力北京冬奥,就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队伍。另外一个就是从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上,目前我们国内专业人员非常稀缺,我们只有通过中心来集中人员,集中政策,然后通过中心这套人马,来成立协会,再由协会来进行冰雪项目的普及推广,以及推动产业发展。”
那么,四川省的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什么时候能正式成立?黎旭表示,目前中心正在筹备当中,今年内肯定能够成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快今年上半年就能正式挂牌。”黎旭还透露,中心成立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具体工作,就是细分冰雪运动各项目的协会,“但具体成立多少个协会,要根据届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现状 已有多名四川运动员进入国家队
中心成立起来后,要如何去推动冬季运动的普及和产业的发展?因为特定原因,南方省份发展冰雪运动都有先天不足,四川也不例外,尤其是硬件设施相对薄弱,冰场和雪场都比较少。对此黎旭表示:“我们正在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一方面是政府投入,建设一些标准的、能够承接比赛的冰雪场地。另外一个就是跟社会力量的合作,从目前来看,社会资本投入冰雪运动的热情是很高的,作为体育主管部门,我们也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来到南方,发展冰雪运动。”事实上,四川省体育局的这一想法,也是符合当下的趋势,根据腾讯体育前段时间发布的《2018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北方占据了全国超过72%的雪场资源。尽管中国冰雪运动的大本营仍在北方,但是随着近年来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旅游产业的萌芽,各大资本也在紧盯着这一块蛋糕。近年来南方滑雪场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过去几年,南方地区冰雪场馆在高速建设中,滑雪场的数量从2014年的91家跃升到2017年的193家,带来了将近160亿元的市场,新兴科技下的室内滑雪场、旱雪场兴起,也有利于解决南方地区发展冰雪运动所面临的瓶颈。
除了硬件设施,软件方面四川省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据黎旭介绍,目前有四名四川运动员在国家队训练,其中雪车雪橇有两人,冰球有两人。雪车雪橇项目上的两位女运动员都是从田径项目跨界过去的,跟此前百米飞人张培萌的情况是一样的。此外还有绵阳剑南路小学“轮转冰”的运动员,目前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已经排在国内数一数二的位置,“虽然这样的基础跟北方省份、尤其是东北三省比起来,还是非常薄弱的,但是已经看到了亮点和希望。”(成都商报记者 何鹏楠)
编辑:彭淑仪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