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滑冰协会在京成立 推动北京市大众滑冰项目普及

 时间:2018-03-12 18:27:50来源:搜狐体育

北京市滑冰协会3月9日在京正式成立,北京市滑冰协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围绕北京市冰雪运动发展总体规划落实,完善北京市冰雪运动项目布局,着力提升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滑冰项目的竞技水平开展工作,积极推动北京市大众滑冰项目的普及。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孙远富,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杨海滨,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长王品熙,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颜纳新、北京市体育局竞体处处长唐彬、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秘书长李莉,中国滑冰协会主席助理李岩峰,北京市滑冰协会会长范军、北京市滑冰协会秘书长侯明晖出席了今天的协会成立仪式。

国家花样滑冰队原总教练、中国“花滑教父”姚滨出任北京市滑冰协会荣誉会长,中国滑冰协会原副主席朱承翼、2006年都灵冬奥会双人滑亚军得主张丹出任协会荣誉顾问。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孙远富表示,面对新的冬奥周期,我国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市滑冰协会的建立充分体现了企业和滑冰俱乐部的责任与担当,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普及,提高冰雪竞技水平,落实“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为北京冬奥会备战筹办工作奠定基础。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杨海滨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全民健身条例》号召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倡导之下,北京市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北京市滑冰专业队伍已经为国家输送了许多年轻小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北京市将加大投入,重视青少年的培养工作,为国家储备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另外,将会加强北京市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养工作,打造属于北京市的冰雪运动管理体系。北京市滑冰协会的成立将助力北京市滑冰运动的发展,为实现北京市在2300万人口中不少于800人上冰雪的目标与其它协会一起共同担负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北京市滑冰协会会长范军表示,北京市滑冰运动由来已久,且成绩斐然,如今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北京市滑冰协会的成立也具有了更加积极和特殊的意义。为了更好为各位会员服务,未来协会将搭建五大平台。 一、搭建一个服务的平台。坚持协会宗旨,服务会员发展。服务是协会的办会宗旨,维权、协调、服务会员是协会的主要工作。 二、搭建一个合作、沟通、交流的平台。发挥纽带作用,推动合作交流。三、搭建一个冰雪文化的平台。大兴文化强会,提升协会品位。文化不仅仅是口号和活动,更多的是讲究做人之本、立业之基和展现自我。滑冰文化是滑冰协会内涵和层次的体现,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是协会的灵魂,是团结会员、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四、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提升互联网与新媒体思维,加强宣传工作。五、搭建一个爱心的平台。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爱心。抱有社会责任感,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范军表示,北京市滑冰协会的成立肩负着全体会员的期望,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协会将在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体育局的领导下,团结互助,真诚合作,做好服务,开拓进取,创新发展,贡献每个人的一份力量,把北京市滑冰协会建设成一流的社会组织,为北京市滑冰运动的发展、为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冰雪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北京市滑冰协会秘书长侯明晖在大会上对于北京市滑冰协会的具体工作开展从九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是要积极开展行业交流活动,定期召开北京市滑冰运动发展会议。积极贯彻北京市滑冰运动发展的相关方针、政策,积极促进行业内部交流与合作。二是要加大竞技滑冰运动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三是要广泛开展大众滑冰运动,积极组织小学、中学、高校展开滑冰联赛。四是要为会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建设北京市滑冰协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定期收集、分析、发布国内外滑冰运动和滑冰产业前沿资讯。五是要积极组织行业统计与分析研究,征集业内优秀案例。展示会员单位优秀技术、产品和示范案例。六是要组建专家顾问团队,积极开展北京市滑冰运动和滑冰制造产业的前瞻性问题研究。七是要推动制定北京市滑冰行业相关标准建设。协助有关部门参与行业标准和技术认证规范的制定、修订、贯彻实施工作,夯实北京市滑冰运动产业的发展基础。八是要打造“北京滑冰”整体实力形象,推进国际间交流合作,搭建国际滑冰运动交流平台。九是要承担各级政府、会员单位委托的其他事项。

侯明晖表示,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北京市滑冰运动发展呈快速增长之势,北京市冰场设施逐步完善,现有冰场的软硬件水平不断提升,北京市滑冰协会的成立将对统筹协调冰场和俱乐部资源,为广大滑冰爱好者群体提供更好的滑冰运动指导,推动群众性冰雪体育组织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编辑:彭淑仪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