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遗基金会千万元资助“大国非遗工匠” 推“中国礼物”

 时间:2017-09-27 18:34:29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北京9月21日讯 (记者 张宁锐)今天下午,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之大国非遗工匠专项公益工程工美项目启动仪式”暨“大国非遗工匠工美项目座谈会”在京召开。

据悉,该项目是为了寻找“大国非遗工匠”,资助德艺双馨、为非遗传承与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团体而设立。该项目将在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认定,平均每个地区认定10位“大国非遗工匠”、10位“提名大国非遗工匠”,主要面对的群体为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此次工美项目先期资助1200 万元人民币,用于与之相关的保护与传承活动。从认定的大国非遗工匠之中,还将评选认定德艺双馨、贡献突出的两名人员作为“华夏大国工匠”,每人资助50万元人民币。另外,将在每个地区设立“大国非遗工匠传承基地”一处,用于大国非遗工匠开展研究、传承等活动。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四光介绍,本次活动,就是落实《意见》精神,希望以此推动各界参与,探索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激励表彰制度,培养造就一批中华文化代表人物,配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出台,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落到实处。

陈四光说,传统的非遗多是依靠非遗技艺传承人代代相传,无论是从传承效果还是传承人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都不容乐观。因此给非遗技艺传承人提供一个平台至关重要。“大国非遗工匠”正是这个平台的起始点,“大国非遗工匠”的认定是“大国非遗工匠专项公益工程”的一部分,该项目将为非遗技能传承人提供平台,研发、生产创意产品。以这些产品为基础,推出代表中国特色、体现中华文化、表现东方之美的“中国礼物”系列产品。

陈四光说,大国非遗工匠的技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华文化、表现东方之美。基金会将依据“中国礼物”本身的特点选定单位进行合作,让产品流通于1504 家4A/5A 级景区、700 多家博物馆大厅、512 所孔子学院、1073 个孔子课堂、一带一路67 个国家中国文化中心等,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非遗经济形态。

陈四光相信,未来,非遗元素的注入会改变目前文化产品的创意不足、文化元素内涵单一的局面,非遗经济或将改变旅游纪念品、日常用品、礼品、艺术品的经济发展结构。让“中国礼物”发展成为这个时代艺术品的标杆,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方向。

“在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重拾文化使命,担当新的历史责任,为‘一带一路’注入文化的力量。”陈四光说,为此,基金会还将开展“一带一路”中国非遗世界行主题活动,计划用10 年时间(2018 年—2027 年),每年组织一次,每次活动组织20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非遗文化的展示、传播、贸易、交流等活动。10 年时间内计划援助1372 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我们要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结合,与世界接轨,成为‘一带一路’呈现给世界最好的‘中国礼物’,把中国文化带出去,把世界先进文化带进来。”陈四光说,大国非遗工匠应当肩负起时代重任,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以非遗的古老智慧为这个时代创造新的文化、新的观念、新的文明,让“一带一路”不仅成为充满生机的经济增长带,更成为世界新文明建构的重要起点。

陈四光介绍,2017 年11 月17 日,将在北京举行“大国非遗工匠工美项目认定与资助仪式”,同时成立“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专项公益基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CN将派2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活动。

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工艺美术协会代表一百余人参加活动。

编辑:彭淑仪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