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易学联合会老子学院会议在京隆重举行

 时间:2017-09-25 19:30:25来源:腾讯

国际易学联合会老子学院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合影

国际易学联合会老子学院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合影

9月23日下午,由国际易学联合会指导,老子学院主办,永嘉北川宫协办,千古浪网承办的国际易学联合会老子学院会议在北京鼎观大厦奥肯律师事务所七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以“老子学院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主题,其主旨是关于老子学院各个下属委员会的筹备情况,并就成立道医委员会、书画院,以及聘请奥肯律师事务所作为高级法律顾问单位等项事宜进行了认真磋商、深入交流。奥肯国际、奥肯律师事务所作为高级顾问单位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议特别邀请了著名学者朱越利教授、新华社总社人事局袁炳忠副局长、人民日报社李向阳、老子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利群;老子学院副院长兼书画院院长、北川宫住持黎尚谷;北京中医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老子学院副秘书长李明;丹道太极传承人、老子学院院长助理刘瑞琪;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丁子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道医委员会会长高良稳;北京安徽茶叶商会会长胡洪华先生受邀出席会议、奥肯国际、奥肯律师务所高级合伙人、主任律师吕品;道教之音主编隋玉宝等嘉宾出席活动。会议由老子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利群;老子学院院长助理王彤江博士共同主持会议。

丹道太极传人刘瑞琦先生受聘院长助理

丹道太极传人刘瑞琦先生受聘院长助理

老子学院副院长、北川宫住持黎尚谷道长受聘老子书画院院长

老子学院副院长、北川宫住持黎尚谷道长受聘老子书画院院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李明博士受聘道医养生委员会主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李明博士受聘道医养生委员会主任

著名书法家丁子同先生受聘老子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著名书法家丁子同先生受聘老子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老子文化 传承发展更需创新

著名学者朱越利教授谈到当今在全世界欣起一股老子热的潮流时讲到,我们老子学院更要积极的跟上时代步伐,弘扬老子“上善若水,为而不争”的精神。

老子学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际易学联合会的合法二级机构,是全国老子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成员来自全国各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道教组织和有关社会团体等,是一个以自愿的方式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目前已成立海淀分院等数家分院。

“本来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就有两个方面的特质:一个是继承自己的传统,因为传统里面有许多我们自己创造的好东西;一个是吸收别人的经验,因为别人的经验里面有许多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好东西。这个既尊重传统又见贤思齐的精神,是真正符合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谈及老子文化的传承,著名学者朱越利教授告诉记者,“所以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多的需要创新,怎么创新,如何创新。在老子文化的基础上深挖其内涵,延伸式脉络发展,这就是一种创新。”

此次活动颁发成立了医药养生委员会,老子书画院。同时聘请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李明博士担任医药养生委员会主任,老子学院副院长黎尚谷担任书画院院长一职。

“道教文化的活力在养生、送死。生死事大,道医事业在救度众生疾苦、引导合乎大道的生活方式、培养有助于长生久视的文化生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解释道教文化与医学关系时,李明博士阐述道,“道教医学虽以医学实践的形式存在,其目标却在于引导众生发心向道。道之真,在持身,其绪余以治国,其土苴以治天下。道医引导每个人能够遵循大道生活,提高生态关怀,遵循大化流行,以一种宏阔的宇宙意识参透人生。这种生活方式的培育对于建立全球人类生命共同体必有功焉。”

当然,道教的思想核心主要是以道教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为主,但是在老子的核心思想中,除了医学外,还包含艺术思想。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究其成因,与王羲之信奉道教,书、道合一有很大的关系。土生土长的道教,很早就产生道教符。在抄写经书时,必须由精于书艺的经生抄写,而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谈及老子学院筹建书画院的缘由时,黎尚谷道长引用书法家王羲之的事例来解释,“历史上诸多道家学者多是有名的书画家,他们修身养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挥毫泼墨,落笔成体。王羲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产生了具大的艺术魅力。”

以《道德经》一书所衍生出来的道家哲学思想、管理之术、养生之法以及用兵之道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其现实中的意义无非三点,其一,在强调生命重要性的同时讲究养生的概念;其二,教会人们正确对待生活;其三,教导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善待他人。

国际易学联合会老子学院会议在京隆重举行与会代表全体合影

国际易学联合会老子学院会议在京隆重举行与会代表全体合影

编辑:gch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