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百花齐放的非营利性民间文化团体

 时间:2017-09-22 13:18:24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中安在线讯 十八大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大量的民间非营利性文艺团体也活跃起来,在带动全省群众文化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安徽省有哪些非营利性民间文艺团体呢?平常他们怎么排练演出?记者带你走进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间文艺团体,和那些为人民服务的可爱艺术家们。

合肥市民乐团:为老百姓提供高雅音乐

每个礼拜的周四是合肥市民乐团的固定排练时间。9月7日,合肥大剧院四楼的排练室里传出《大宅门》主题曲的悠扬旋律,近80名乐团演奏者齐聚一堂,正在为即将开展的“音乐进校园”活动紧锣密鼓地排练曲目。

合肥市民乐团团长丁叮向记者介绍,合肥市民乐团是公益性的社会团体,由省内专业院团的退休乐手演奏家、艺术院校的老师教授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爱乐精英等近80人组建而成,于2012年正式成立。乐团成员最大的70多岁,最年轻的才27岁,其中退休老艺术家占4成。乐团已经连续四年开展绿都新春演奏会,平均每年为广大市民带来10-15场演奏活动。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高雅的音乐走进大众,帮助市民普及音乐知识。”丁叮说,乐团的组成人员都是音乐爱好者,大家本着对音乐的热爱走到一起,争取让合肥市民听到更多的高雅、时尚音乐。乐团的宗旨就是,通过公益性的排练演出活动,普及轻音乐交响乐,实现文化亲民。“乐团的演奏者大多都是安徽省顶尖的交响乐艺术家,每次来排练只有约百元的交通补助,而平常他们出去代课一小时就有200、300元的收入,可以说大家聚在一起完全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群众的奉献。”

1990年出生的姑娘曹映雪,是一名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如今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在合肥市民乐团担任首席。“一开始我是在老师的推荐下加入,进来之后发现乐团中有很多资深的音乐家前辈。参加市民乐团,我不仅能为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贡献,自己也得到了乐团老师们的指导。”

曹映雪说,很多群众总是会说交响乐太难了听不懂,乐团为了接近大众的口味也会排练许多广为流传的曲目,如《白毛女》、《茉莉花》等,用他们喜爱的音乐的形式,更靠近群众文化生活。“乐团中有很多年纪大的老师,他们崇尚音乐、不计报酬,有些老师每次排练和演出都排除各种困难从淮南、芜湖、蚌埠等外地赶来,令我十分敬佩。一般每次排练大家都连续进行7个小时,中午简单吃个盒饭就匆匆继续。”

“至今我们已经排练了近百部的交响乐中外作品。”丁叮团长自豪地说,自乐团成立至今已经有5年时间了,他也见证了合肥市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每场演出我们都有几百个固定的铁杆粉丝来看我们的演出,合肥市观众的素质也逐年提高。以前开音乐会,小孩乱跑、嗑瓜子的都有,现在这些情况基本不会出现,氛围越来越好,受众越来越大。”

目前,政府对合肥市民乐团的支持也在逐年加大,乐团的建立,已经成为推进合肥城际交流、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金兰合唱团:社区里的合唱团在家门口为老百姓歌唱

“我赞美你的大地永远安康,我热恋你的怀抱永远滚烫,在每条路上所有的希望,看见人们的脸上洒满阳光.......”9月5日,习友路文博苑社区里,琴声、歌声不断,20多位市民正在专业伴奏下,抖擞精神,尽情地展示自己优美的歌喉,唱着欢快的《祖国颂》。原来,这里是金兰合唱团正在排练节目。

金兰合唱团是一个民间的文艺团体。尽管目前正在发展壮大阶段,但该合唱团已经展开公益演出活动半年了,并且落户在文博苑社区,成立了金兰合唱团排练工作站。合唱团目前有40人左右,他们均来自于社区周边的居民,既有专业的退休演员,也有普通市民,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以老年人为主。该团的宗旨,用负责人刘团长的话说,就是为了自己欢乐,快乐别人。

“年轻时就很喜欢唱歌,现在通过系统地学习,自己的歌唱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能在和团员们一起表演,展示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是一件愉悦的事。”刘团长表示,团员们通过歌唱丰富了晚年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近期,金兰合唱团将要代表笔架山街道参加蜀山区的合唱团比赛,每周二、周三都把排练课安排地满满的,该合唱团的成员王卫平说,第一次接到这么大型的比赛表演,大家都十分激动,练习起来也热情高涨,专门邀请了专业的伴奏老师和指导老师,让团员们凝聚在一起,更好地完成演出。

谈到入团前后的变化,王卫平说,一些新来的团员接受新知识能力相对较弱,前期练习成效不大,但是他们有毅力,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努力练习,演唱水平不断地提高。而对于自己,王卫平则表示:“以前身体不好,总是一个人窝在家中,自从加入了合唱团,身体变好了,精神气也足了。”

作为民间自发组织的团体,金兰合唱团为社区一些爱好音乐的市民搭建了一个休闲、娱乐、联谊的平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给社会提供了正能量。为此,社区为合唱团免费提供了排练的场地。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我们的合唱团,我们依然采取公益免费的表演形式。”刘团长希望,未来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帮助到合唱团的发展,在服装、设备、表演场地、专业伴奏和指导老师等方面给与一定的经费支持,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

安徽省朗诵艺术协会:为朗诵爱好者打造一个“声音”的家园

美丽的徽州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文人墨客纷纷而来,并留下一首首优美的诗文。如今,安徽省朗诵艺术协会经过7年的发展,为朗诵爱好者打造一个“声音”的家园。

据了解,目前安徽省朗诵艺术协会有近300人,从广电名嘴到小学教师,从企业职工到机关职员,涵盖了各行各业的朗诵爱好者。

在安徽省图书馆,总有一场不寻常的聚会,没有觥筹交错,只有以诗会友,声声传情。这是一群狂热的朗诵追随者。“朗诵沙龙,下刀子也来!”协会会员们说。

“这是朗诵的魅力。”安徽省朗诵艺术协会会长魏民说。作为一个有深厚专业背景的掌门人,协会把推广普通话、推广经典中外优秀文化和语言表达艺术等作为协会的重要任务。

“在这里三四十岁的人最活跃,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没有成为中坚力量。还有一些五六十岁的会员,虽然由于身体原因、普通话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作品的积累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目前,沙龙已举办了34期。每期确定主题,发布通知,结束后再通过平台总结当期内容,“所有的付出都是无偿的,但所有的人都是乐在其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朗读成了一种文化时尚。

近年来,安徽的各种读书会、诵读会,纷纷展露春色。这些组织走学校,进社区,活跃在一些文化或商业活动的现场,影响并带动着城市的文化素养,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推手。同时,各协会间的竞争,也让城市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我们多次把朗诵带入校园,像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魏民表示,学生们可以零距离接触,积极互动,用心聆听、潜心学习,汲取朗诵艺术的营养,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诵家们的诗文形式多样,或浑厚如洪钟回响,或沉醉如夕阳散步,或静静如小桥流水,或疾促如骏马奔腾。“这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提高了艺术教育水平,也为师生送上了一桌丰盛的精神大餐和文化盛宴。”

虽然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和场地,但是抵挡不住安徽省朗诵艺术协会的发展。“现在的政府越来越重视我们,还邀请我们参与讯飞杯全省大学生诗文朗读比赛的主办方。”魏民说,今年初,协会在经历充实新团员等系列变化后,展示出更大的合力和信心。朗诵协会已经成为我省的一张名片,下一步将走进基层,多出一些新作品,弘扬正能量,培养新的人才,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我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省的非营利性艺术团体正蓬勃发展

据了解,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的构建是表演艺术行业发展的趋势。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的发展对满足社会发展、推动表演艺术事业、服务大众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民众,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高雅的艺术表演,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我国的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要促进其发展,还需不懈努力。

安徽省文化馆副馆长陈果告诉记者,目前,我省的非营利性民间文艺团体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每年我省的送戏进万村活动中,就有非常多的民间文艺团体参与进来。在这两年举办的安徽省‘群星奖’比赛中,不少的民间文艺团体都积极参与进来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去年就有约80个民间团体作品获奖。”(记者 汪乔 王佳)

编辑:彭淑仪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