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走进廊坊社区

 时间:2017-08-31 19:23:41来源:长城网

长城网廊坊8月31日讯(记者 孙泽恒 通讯员 张莉)“古时候建模,没有图纸,没有电脑,工匠靠着脑子里的样子,用秸秆做成小样,然后再建成真实的建筑。”8月31日,廊坊市广阳区“非遗进社区文化有传承”系列活动在爱民东道街道办事处新星里社区活动中心开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秸秆扎刻传承人徐建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堂精彩的非遗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健康成长。

此次活动由廊坊市广阳区委宣传部、广阳区文明办主办,旨在让广大居民了解非遗项目,掌握非遗知识,形成保护传承非遗的共识。据了解,今年暑假,广阳区委宣传部、广阳区文明办与广阳区多个社区合作,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将非遗项目传承人请进社区,向居民近距离展示非遗项目和历史文化的非凡魅力。

永清秸秆扎刻是用上乘的高粱秸秆,以卡尺、剪子、锥子、刀子、竹签和油灯为工具,靠手工攒装、扎刻而成,制作过程涉及几何、物理、力学和建筑学科领域,巧秒地结合了木工原理。不论是花灯、普通民居模型,还是四合院、亭台楼阁皆能扎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建出身木工世家,对木建筑的结构及制造非常熟悉,这为他制作高粱扎刻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是秸秆扎刻制作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

“什么叫扎,什么叫刻。‘扎’是指锁榫,‘刻’是用刀开槽。把6根刻好凹槽的高粱秆通过咬合锁在一起,就是建筑模型最基本的一个构件。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木制卯榫结构的方法,不用钉子和胶水来搭建建筑模型,整个过程只需要一把小刀来完成。”徐建介绍。

社区居民体验秸秆扎刻制作。张莉 摄

课堂上,徐建从秸秆扎刻艺术的起源发展讲起,对秸秆扎刻的鉴赏和技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居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秸秆扎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同时,现场进行了秸秆扎刻创作,并进行了精彩的作品展示。

徐建说,希望通过“非遗进社区文化有传承”活动为纽带,开展非遗知识普及、体验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据介绍,“非遗进社区文化有传承”活动是常设性、不定期的文化活动品牌,也是廊坊市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廊坊社区居民展示才艺和精神面貌的大舞台。本次广阳区“非遗进社区文化有传承”系列活动精心策划了传统手工艺类、传统戏曲类、传统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非遗课程。

编辑:陈兵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