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式电梯、观光式电梯、嵌入式电梯、“半山梯”……
广州这个老社区旧楼加装电梯何以形态各异、“各得其所”?
金羊网记者 刘云
老楼要加装电梯?这个一听就令人头痛的话题,在广州一个老社区中,有了新的破解之道。8月21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越秀区洪桥街时,发现位于应元路的三眼井社区里,不仅有数个老楼成功装上了电梯,而且电梯形态“百花齐放”。更令人叫好的是:记者走访了解到,该社区加装的四部形态各异的老楼电梯,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投诉事件。
众所周知,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最难的就是业主意见统一,三眼井社区的居民是如何做到的?记者在走访中寻找答案。
在建的从中间楼层开始的“半山梯” 图/邓勃
透明玻璃材料的观光式电梯 图/梁建华
电梯形态各异自筹比例高
走进三眼井社区,在九兜二巷22号和豆腐寮19号处,记者看到已经安装好的形态各异的电梯:有的是砖瓦材料的传统电梯、有的是透明玻璃材料的观光式电梯、有的是使用IC卡出入的电梯,有的从中间楼层往上建、设置候梯间并在两侧开窗以改善采光通风条件,有的在电梯井加装隔音板。
电梯不仅形态各异,而且安装位置亦各不同:有的安装在天井公共平台,有的安装在大楼的楼梯外墙公共部位,还有的刚好镶嵌在两栋楼宇之间。
洪桥街三眼井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廖向红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三眼井社区既有住宅已加装13部电梯并投入使用,正在安装2部,正在筹备4部。
那么这些安装电梯的资金,又是怎么出的呢?据越秀区洪桥街党工委副书记陈勇介绍,目前全街既有住宅增设电梯31部,完工投入使用28部,在建3部。其中27部为业主集资筹建,4部为原产权单位出资,自筹比例达87.1%,惠及居民759户。
破解难题诀窍在居民自治
为什么一个社区加装的电梯,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形态?廖向红说,这是每栋住宅楼居民自行商议、自行解决的结果。
今年89岁的姜伯是九兜二巷22号的代表。在这栋9层高、共29户的老式居民楼里,家中平均有1-2位老人的就有25户之多。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买菜做饭的老人们,为爬楼的事儿苦不堪言。2011年起,楼道增设电梯的筹备工作正式开始。该楼的居民,自己成立“电梯加装筹备小组”,自行选定加装电梯委托人并征得居民同意,自行召开业主会议拟定电梯品牌和安装单位,由业主投票,确定建筑单位和电梯品牌。历时三年,增设电梯于2014年8月验收使用。
“筹备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难题。”姜伯说。原来,由于电梯加装的位置刚好在一楼住户大厅的旁边,为了不影响该住户的采光和起居生活,电梯加装筹备小组依据该住户提出的实际情况,经多次沟通,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把一楼住户家里的客厅位置和房间位置调换,重新粉刷房间,重新安装电线用线槽,并根据电梯安装的位置改变了该房的出入大门。而这一改装产生的费用,全由其他楼层的住户集资完成。如此贴心的举动,得到了包括一楼住户在内的全体29户业主的支持。此后,在大楼的楼梯外墙公共部位,一部透明的玻璃电梯竖立了起来。
砖瓦材料的传统电梯 图/梁建华
街道居委会充当“和事佬”
记者走访发现,三眼井社区里每一部成功加装的电梯,都凝聚着居民自治的结果。那么,这当中,街道和居委会是不是就不参与不作为了呢?陈勇表示:“街道和居委会作为第三方,适时充当好 和事佬 很重要。”
以豆腐寮19号为例,在筹备安装电梯前期,首层两户都不同意,理由是电梯加装后遮光和挡风。该栋楼电梯筹备小组怎么做工作都没用。这种情况下,居委会及时介入,多次上门做工作,打好“两张牌”:一张感情牌,一张补偿牌。
平时居委会与居民感情基础较好,在居委会不断做工作后,其中一户没提任何条件就同意了。为了表示感谢,居委会主任提议大家出资为该住户翻新阳台防盗网,再装上隔音玻璃。该住户对此非常满意,邻里关系并没有因加装电梯而破坏,反而在不断沟通中加深了理解。另一住户则提出较高的补偿款要求,态度强硬,谈了几次也没有达成共识。居委会打算暂时缓一缓,并不厌其烦地每隔一段时间打一次电话给她,在生活上关心她,同时争取到其家人的支持。最终该业主被打动,同意加装电梯并只要求适当补偿。
同场加映
财政补贴激发装梯动力
近日,广州市荔湾区推出“百梯万人”旧城加装电梯计划,旧楼加装一台电梯区财政补贴10万元。记者走访发现,受此政策激励,该区部分想安装或未安装电梯的老楼,产生了加速安装的“动力”。
位于荔湾区南岸路二号电车公司的职工宿舍,楼龄超过30年,住的几乎都是上了岁数的电车公司退休工人。整个宿舍目前只有两栋楼成功加装了电梯。据居民钟叔称,加装电梯,关键的一点是筹资,如今,荔湾区推出加装电梯的财政补贴,电车公司宿舍其他楼栋的居民也有些“心思思“了。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广州加装电梯的老楼二手楼宇均价约6万元/平方米,与没有加装电梯的老楼相比,单价相差5000-10000元不等。加装电梯后,这些楼宇的价格与周边商品房小区的电梯楼房源相差不远。所以,在财政补贴推动影响下,居民加装电梯的意愿明显加强。
经验之谈
自治寻得“公约数”
在旧楼加装电梯中,如何帮助居民找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廖向红推荐了以下运作模式:通过建立“楼栋长”等居民自治骨干队伍,摸查楼宇情况,成立加装电梯筹备小组,由楼栋长、热心居民、党员等牵头,利用邻里活动中心场地,设置“居民议事厅”,通过多次业主大会协商沟通,上门走访住户等,发挥居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住户自主确定改造方案、选择设计单位、制定集资和补偿标准、引进施工和监理单位,坚持定期全透明公开资金收支明细、招投标等情况,逐步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议、大家的事情共同办”的氛围,以自治推动电梯加装。
编辑:陈兵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