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宣讲人从各自角度出发,讲述了发生在四川北路区域的重要事件;新书《四川北路街区名人录》首发,描绘了曾在四川北路街区居住和活动的88位名人;嵌入上海虹口App的“全域大思政课”数字化平台升级亮相,可线下打卡亦可线上观展……今天,“理润虹口”新春走基层大巡讲在四川北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启动,进一步推动巡讲走向街道社区。宣讲者结合亲身经历,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
虹口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理润虹口”大巡讲活动在区委讲师团、青年讲师团等宣讲团体助力下,围绕红色历史、人民城市、基层治理、“文化三地”等话题,立足区域特色,开发了百堂课程。巡讲活动将继续走进部门、街道、社区,采取“你点我讲”的方式,精准对接不同群众需求,深化全域大思政课格局,让党的创新理论播撒在基层的每一个角落,为虹口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虹口今四川北路区域的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广吉里召开。现场,虹口区委讲师团成员、区委党史办一级调研员王佩军带来微宣讲《中共四大:历史转折与时代意义》,讲述了中共四大在党的组织力、运作效能和群众性政党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实践,推动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对党的组织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更为新时期高质量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好大党提供了重要启示。
“理论宣讲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把大道理转换为里弄故事和社区变化。”微宣讲中,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张莉莉多次表示,虹口的烟火气正是理论扎根的力量。以四川北路区域的多伦路为例,青年传讲人以全英文讲述《在多伦路邂逅现代文学巨匠》,让世界听见虹口的文化自信。
四川北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潘星云则从日常工作出发,讲述了守护传承山阴路历史风貌区红色血脉和历史文脉的故事。
四川北路街道永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燕以《以“弄事弄商”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为题,讲述了居民区以茶香议事为载体,就垃圾箱房结构优化、方便居民投放、提升人居环境等事项协商议事,最终在街道资源赋能下完成永丰坊垃圾箱房及配套公共卫生设施综合改造工程的故事。
此次升级亮相的全域“大思政课”数字化平台,在“上海虹口”App上设有专栏。该平台以“沉浸式学习”为核心,融合VR技术与教育场景。一方面,整合12条红色学习体验线路,支持线上打卡功能,结合地理位置定位实现“实地寻访+云端记录”,动态追踪学习进度,丰富市民学习形式。通过接入百个思政学习场景,以VR全景技术打造“线上云展馆”,用户可足不出户沉浸式参观红色场馆、观看专题展览,提升学习的交互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新增“思政思辨”板块,集中展示全区青年党员理论学习成果,包括视频课程、心得体会及研究报告,形成学习成果共享平台。推出“理论宣讲”专栏,汇聚优秀讲师资源,提供专题视频、课程列表及互动宣讲功能,推动“人人都是宣讲员”。此外,场馆详情页集成一键导航、电话预约、VR参观等功能,结合二维码外链跳转,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近百年来,一批批名人都与四川北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筑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象。经多方查找资料、实地探访、核实考证,四川北路街道初步筛选出88位汇编成今天发布的新书《四川北路街区名人录》。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文化人士和革命人物,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化人士则兼具文化人士和革命人物双重身份,体现了虹口“文化三地”的特征。此外,还有投资近代工业的民族资本家、投身抗日战争的民国飞行员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88位并不能涵盖川北名人的全部,就在交付排版时还有新的发现,再版时将再补入。此书按照出生年月进行排序,将鲜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时代人文一一展现。
编辑:殷鹏晖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