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人情味越来越浓了。
华院居民区,地处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西北角,原是华东政法大学教职工住宅区,小区居民约80%是学校教职工。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葛俊刚接手就遇到“下马威”:有居民来居委会询问一桩芝麻大的事,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法律书。
葛俊原先在宝钢工作,拿手的是质量管理以及如何循着规章制度执行。这下可好,按部就班的书记遇上一丝不苟的居民,旁观者都在嘀咕:“以后沟通成本该有多高。”
没想到,葛书记的好口碑竟因为“会玩”攒起来了。在小区居住40年的居民任培雅说:“小葛点子多、有感染力,我们这些退休老年人都被他激发出了干劲。”
“会玩”有方法。华院居民区只有一个自然小区,实有人口不到800人。因为“一江一河”沿岸贯通开放以及华政园打开围墙,社区治理有了更丰沛的探索空间。最小治理单元怎么发挥最强治理力量?葛俊心里有主意——得借力,会带动。
这方法见效。如今,小区居民实打实感受到“苏河华政湾”的滨河效应。社区越发暖了,“会玩”的小葛书记走进老百姓心里。
借力
小区门头的绿化一直新鲜,换得勤却“不花钱”——葛俊借力的对象是中山公园。
公园就在小区隔壁,每个月会定期更换一批花卉。葛俊发现,这些花卉被替换时往往还处于绽放期,直接处理掉颇为可惜。于是,社区与中山公园发起共建活动:公园向市民免费送花,名曰“礼遇惠赠”。这些赠花后面都附了一张小卡片,写明花卉的品种、养护方式。“花卉有了‘二次生命’,社区里喜欢花花草草的居民们有了共同话题。”葛俊说。
一来二去,赠花活动办得更频繁,小区门头的绿化有了着落。这要是靠居委会采购、维养,成本不小。社区向中山公园借把力,多方受益。花期虽短,但也能常换常新。
借力有门道,只有供给方和需求方“两相情愿”,力道才能借得称心如意。
苏州河上有一个游船码头就在小区边上,建造过程中难免有噪音、扬尘等扰民问题。葛俊想到,码头全部建成以后会有试运行,何不为受影响的部分居民争取“首航”的机会?于是,他与相关企业商量促成此事。
“我还记得,当时‘首航’的居民特别自豪。他们觉得自己作为苏河沿岸的居民作了贡献,也享受到了福利。”葛俊说,解决居民的问题,不仅要清楚他们的诉求,也要想得到一些弥补的方法。老百姓心里舒服了,对居委会也更认可。
葛俊的好评一点一点摞起来了。
其实,他在做宝钢团委书记的时候,就因“会安排”颇得人心。那时候,企业里年轻的团员们最喜欢跟着葛俊一起玩。每次组织活动,他总是安排最时髦的游戏。他也会帮着第二天要上夜班的同事向其直系领导请教,少上一个夜班,玩得尽兴。
尽量关照到每个人的需求,这一点是相通的。只是到了社区,葛俊明显感到,要让居民们满意,需要借助更多元的力量,探索更灵活的机制。“一江一河”沿岸贯通提供了一些与相关单位、企业共建的机会,社区活动多了,居民间关系渐渐拉拢。
带动
社区治理,最重要的力量还得是居民。自打接手小区,葛俊就想着怎么将心比心,调暖社区温度。
去年6月1日,《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施行,明确“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者其他蓄电池进入电梯轿厢”。在社区如何执行,考验着基层治理者消化、分解问题的能力。
葛俊认为当务之急是把居民在哪里充电的问题解决好。他想出“三步走”:先让业委会和物业去找扫码充电装置,一元钱充电三个小时,同时明确收益划分——70%给投资、建设方,30%作为小区公共资金。接着,在电梯里装上“梯控”,若图像识别出有电动车进入,电梯门就无法关闭。最后,居委会找到街道平安办,在充电车棚旁边装上临时储水罐并在车棚顶部装上烟感报警装置应对火灾隐患。
这三步全部完成后,葛俊与居委会再通知居民们相关法规,并告诉他们“三驾马车”已提供充电车棚并配置了相关安全举措。居民们欣然接受。葛俊归结出工作法:“要先在能力范围内消化、分解,把细节做得更到位,站在居民角度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往往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居民们看在眼里。尤其是华政退休教职工,原来对社区事务“避之不及”,现在都被带动起来。任培雅在小区住了40多年,从未像现在这般。加装电梯那会儿,她几乎场场会议都不落,帮着居委会说服居民。小区业委会副主任周荣华说:“刚开始小区里有的居民摆‘老资格’,不太配合居委会工作。小葛工作踏实,现在他们也看‘对眼’了,主动帮着解决社区里的难题。”
要让居民们“一呼百应”、共建共治共享,葛俊离“小目标”越来越近了。
编辑:殷鹏晖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