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空间如何实现可持续运营?一场深沪对话探索“解法”

 时间:2024-12-16 18:32:26来源:深圳新闻网

“关键是参与方要足够多元,打造可持续的社区支持系统,构建‘人人参与’的内生动力机制。”12月15日,“美好生活研究计划”系列讲座在位于深圳南山的招商蛇口产业园区创业壹号路演厅举办。来自上海和深圳的嘉宾以“社区公共空间可持续运营”为主题,共同探讨建设社区营造中心的新可能,以更广泛居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实现更精准化、精细化的社区服务。

73785cc64f16a6b95b22d3fc2d060005_.jpg

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既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基础,也是体现社会治理水平的微观窗口。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节假日周末休憩的一片小天地,社区是和每一位居民都紧密连接的重要载体。

上海诸多社区项目中,时常会遇见一个名字——大鱼营造,它在社区发挥了很好的桥梁纽带的作用。一头连接着政府,一头连接着居民,对上海的社区治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当大城市高速发展到存量时代,比起空间硬件上的设计建造,大家开始期待空间能否作为市民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持续对地方产生正向的价值和影响?能否吸引更多的参与主体,持续充满活力?能否不只是依赖单方面资金的持续投入,生长出自我造血的能力?”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主任金静作为主讲嘉宾,阐释了上海首个社区营造中心——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的“打法”:联动多方,协同共创,打造街区共同体的品牌和空间载体,将设计融入社区参与的全过程,并形成持续机制。

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作为枢纽型的在地社区组织,从筹款共建、营造到助力发展,围绕新华路社区更新开展公众参与、开展系统性社区营造项目、孵化在地行动,编织起一张可持续的社区网络。

蛇口传媒总经理、蛇口研究所所长赖巧贞,蛇口研究所公共品牌联合策划胡燕子,万科南头古城运营团队、社群商业丕场主理人李赫东,蛇口社区基金会秘书长、“CMC社区创变者”培育计划负责人黄源等,就社区营造话题畅所欲言。

“我们在运营中也十分注重可持续性,要考虑轻量化、低成本,构建主理人机制,突出人人共创。项目是自上而下,但是发展是自下而上,要有可持续性的机制、接地气的活动、与品牌主理人持续强链接。”李赫东现场介绍了社群商业丕场建设的情况并表示。

“蛇口社区营造构建起了‘五维体系’,政府机构、基金会、商业公司、在地居民、媒体机构多方参与进来,相辅相成,形成生态循环。”赖巧贞表示,这次对话为蛇口社区营造提供了有益借鉴。

活动现场吸引了当地居民、活动组织者、社区工作人员加入进来,大家现场交流,并链接资源。一位社区活动组织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对接起来,他们说,“哪里有活动、哪里有闲置空间,大家共同利用起来。”他们表示,通过参加讲座,看到了新的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理念、社区活动运作方式,可以很好地整合资源、盘活资源,让大家共同受益。

讲座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蛇口传媒主办,蛇口研究所承办,胡燕子工作室、蛇口研究所策划,Another Design、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党委、蛇口社区基金会、蛇口圈协办,“CMC社区创变者”人才计划、蛇口圆桌派·读书会、招商蛇口创新中心特别支持。

编辑:殷鹏晖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