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怎样用好社区的钱?全市首家实训工作室落地普陀

 时间:2024-11-11 21:34:19来源:上观

社区里都有哪些钱?该如何正确管理和使用社区里的这些钱?11月11日,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动区房管局、万里街道,共同打造全市第一家物业治理资金规范使用主题实训工作室,全力推动物业治理创新实践,提升社区治理合力。

记者了解到,该实训工作室位于普陀区万里街道香泉路85弄40号,面向社区干部、业委会成员以及居民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天8:30-17:30,如需参观讲解,需提前一周预约。

实训聚焦资金规范使用要点

此前,在普陀区一次居委会主任线上分享中,“用好社区的钱”是最被基层干部广泛关注的主题。小区物业费、维修资金、公共收益有啥区别?怎么用才规范?一次线上分享显然不够,打造一个“用好钱”的实训工作室成为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动物业治理中的一件重要的事。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这三类资金各自的来源和用途,实训室里有一个手动连线的互动装置,通过这个小小的互动,引导来访者对物业费、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的来源与去向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小区共有空间的广告投放收益明确属于公共收益,维修资金应用于电梯维修、小区路灯等共有设施维修等。

小区业主唐美珍参观结束后表示:“实训室的形式很新颖,寓教于乐,在此之前,我原来都不知道自己作为业主还有这么多权益。”

实训室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明确各类资金如何规范使用,针对物业费调价、维修资金续筹和公共收益分配进行了流程化、规范化梳理,详细阐释了公共收益来源渠道及分配方式,明确使用维修资金从申请到审批的完整程序,针对紧急情况下如何使用维修资金,还解答了维修资金余额不足时如何再次筹集等,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章可循,避免产生“糊涂账”。

居委干部胡刚告诉记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面临居民认知度不高、物业配合度有限等问题,实训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提高大家对社区各类资金的认知度。”

根据各基层社区在使用三类资金过程中涌现的优秀案例,实训室提炼形成了实用有效的工作法,主题涵盖物业费调价、物业管理模式选取、维修资金续筹与维修资金账户开通等关键领域。同步配置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的8条相关法律条文,通过“工作法+法律法规”,让大家在情境中掌握工作方法并增强法律意识,推动社区有序发展。

希望“一站到底”激发物业业委会活力

为了实现进得来、学得进、用得好的目标,在不大的场地里,实训室从角色互动、知识讲解和课程培训方面多角度让来访者全方位了解、学习物业治理资金的规范使用。

实训开始时,每人选取一个“钱袋子”,化身社区“主人公”,带上独特的“新身份”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启实训之行。

在这里,参观者需要根据对物业费、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的理解,答好关于社区内资金使用的14个常见问题,如: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包括哪些?小区业委会还未成立,如何使用维修资金?大家需要动手连接物业费、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的来源与去处,从而测试参观者对于物业费、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的基础认知是否准确。

通过翻转道具,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维修资金的四大来源、何为续筹红线、维修资金续筹的四大形式以及两类使用范围和四类禁用费用;清晰物业费的七大使用范围;掌握公共收益的七大主要来源和合理分配方式,从而快速区分和理解社区三类资金的规范运作。对此,新入职社区工作者王浩博称:“作为一名刚入职的社区工作者,在实训室里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社区三类资金的了解,同时学习了很多优秀工作经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为强化社区资金规范使用,提升资金使用质效,实训室还打造了一套特色培训课程。

视频录播课实现随来随看随学习,课程涵盖了《物业费、维修资金及公共收益的政策法规解读》《小区公共收益的获取与分配流程》《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与管理流程》;

按需配课实现精准对接下沉授课,实训室还将组建了一支包括专家学者、专业部门、基层干部等师资团队,根据基层需要送课上门,扩大学习覆盖面;

同时,开发互动式培训课程,依托实训室以参与式工作坊为载体,还将开设《电梯“保卫战”—— 维修资金使用模拟》《公共收益分配共创行动》《物业费“价之博弈”角色扮演体验》。通过上述课程带领学员全方位了解社区资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普陀将在全区范围内全力推进10个主题实训工作室,形成一系列主题、一套课程、一本案例、一批师资力量、一张实训地图,打造成集培训、实践、交流、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系列主题的实训工作室,真正为基层物业治理难题答疑解惑,让社区干部、物业企业以及居民业主能在这里共同学习、交流和探讨,在参与中形成共识,实现共创。”

编辑:殷鹏晖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