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派江南】以国际视野 创友好社区——基于鸟类友好的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工作坊全面

 时间:2024-09-20 20:12:02来源:上观

自5月底沪派江南崇明区中兴富圩单元三师联创工作启动以来,各项工作逐步深入,召开数次工作推进会。9月11日,三师团队联创团队围绕着“基于鸟类友好的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主题,在中兴镇富圩村自然中心召开国际工作坊启动会议。

国际工作坊由三师联创团队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主办,邀请了富圩在地社区代表富圩村第一书记张君瑛、在地企业代表上海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沈怡副总经理、在地学校代表上海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分校团委副书记梅娜老师。同时参与本次工作坊启动会的国际专家有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罗尔夫·戴姆勒(rolf demmler)、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讲师拉斐尔·佩尔尼奇(raffaele pernice)、商业生态工作室小麦(瑞典),中方专家有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斌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办公室施雪莲、商业生态工作室孙海燕、雲合森林学校创始人刘璇,同济大学董楠楠老师团队、干靓老师团队、栾峰老师团队、设计创意学院francesca团队也参与其中。

会议由董楠楠教授主持,首先由张君瑛书记介绍了富圩村的历史发展情况、资源条件以及入围世界自然遗产带来的历史机遇,对沪派江南中兴富圩单元试点工作及鸟类友好乡村社区的发展提出了美好的愿望。三师团队规划师代表介绍了项目背景、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试点工作的要点,以及区域的自然生态基底及本单元的资源优势等,也对鸟类友好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了展望。

随后与会人员在张君瑛书记带领下,参观了富圩村自然中心周边区域及万禾农业有机农场,对区域的乡村现状做进一步的踏勘与调研。

阡陌交错的圩垦田野、智慧绿色的有机农场、人鸟共生的宅沟院落,让本次国际工作坊的国内外专家代表备受启发,调研后工作坊随即展开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和代表分为4个工作小组,围绕着四个引导性议题开展全面的讨论。

集思广益,娓娓而谈,直抒胸臆,各抒己见。在充分的分组交流后,四个小组对各项议题进行总结分享,并针对议题,阐述组内观点,交流内容广泛深入,切入视角敏锐先锋,既有国际化的视野看待富圩单元友好型社区的创建模式,又能结合中国实际,探索新时期中国乡村发展新路径,讨论内容包括从鸟类与社区的冲突角度分析未来化解此类矛盾的主要方法;从鸟类声音采集的角度,提出生态资源的数据化和自然保护外延的思路;从农场产业经营与鸟类保护的双向视角,提出来未来农场建设的方向和引导公众参与的途径;从社区公民普及相关保护知识的角度,提出了培训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设想等……

undefined

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 罗尔夫·戴姆勒(rolf demmler)

商业生态工作室 孙海燕

富圩单元的特色在其处于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交界处,既要满足人类生产活动又要维护生态环境。富圩单元的农业与自然的结合在全世界都具有示范作用。崇明最早的建筑形式是宅沟院,不仅是中国,在全世界河口地区都有类似的形式。如今富圩单元宅沟院在传统基础上已演化为新的形式,更集约化,共生化,群落化。特有的自然格局会产生在地特有文化,今后富圩单元的发展与改造应当延续传统文化,发现河口地区空间格局的独特性,并将中国农业智慧向世界发扬光大。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办公室 施雪莲

设计创意学院francesca团队 陆文韬

商业生态工作室 小麦(瑞典)

崇明本地的人口是移民而来,以宅沟院为单元,形成了家族居住形式,并配植了很多林地。随着迁村并点和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也逐渐失去了原有万鸟群飞的场景。富圩单元特色风貌需要田林水交织一起才有鸟类生活生存的场景。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土地调整打造人和鸟共生的环境,利用生态肌理的梳理与重塑,使空间格局上有明显的变化,形成鸟类生活通道。

undefined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讲师拉斐尔·佩尔尼奇(raffaele pernice)

栾峰老师团队 徐栋

我们认识到,必须考虑当地居民的观点和感受,以及他们与自然和鸟类的互动。建筑的发展应在规划和设计中考虑生态、鸟类保护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声景地图的概念,以探索声音在空间中的多样性和叠加效应。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能够促进社区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规划。通过专业知识和外部资源为社区持续赋能,将生态保护和研究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

wwf上海办公室项目顾问张天皓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文化宣传和资源利用,制定一个全面而灵活的管理策略,以实现崇明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灵活的、可适应性的管理方法,大量数字化的信息数据,碳交易的概念,利用多维度合作和资源利用,为崇明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应对生态热点区域的保护需求和地方农业生产的平衡。

交流分享,思想碰撞,开拓视野,激发智慧。本次活动,初步确立了富圩村未来鸟类友好乡村社区的工作推进方式,强化了广泛的公众参与。站在鸟类友好乡村、传统风貌保护传承及国际文化交流三个视角,进一步定义沪派江南特色村落传承保护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编辑:殷鹏晖 审编:马充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