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西青区新津国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共享休闲区”热闹了起来,下棋的、读书的、唠家常的、看电影的……为方便辖区内企业员工活动休息,社区专门开辟了共享休闲区及活动室。“这是我们的共建成果之一。”新津国际社区党支部书记窦爱军边整理休闲区的图书边感慨,“以前是企业干企业的、社区干社区的,抱团共建后成了双向奔赴。”
“双向奔赴”,让企业、商户和社区居民都得到了实惠。新津国际社区有280多家企业、90多家商户,企业多是一个突出特点。社区党支部将企业、商户纳入服务范围,对方也随之参与到各类活动和治理工作中,反哺社区。
社区治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对象多、需求杂,怎样提升治理效能,如何满足各方需要?结合辖区特点整合资源,抱团共建,让大家各展所长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在共建中,居民享受到更专业、更多样的服务;企业和商户借机提升知名度、对接合作、增强归属感;社区有了更多共治伙伴,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也凝聚了人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社区治理中,“拾柴”的人越多,服务群众这把“火”就烧得越旺。要想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就要把合作的视野向外延伸,适度拓宽共建半径,画出更大的共治同心圆。
“窦书记,久等了。”说话间,碧水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张磊推门而入,也带来了另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前不久,两个社区合作举办招聘会,既帮新津国际社区的企业填补人力缺口,又让碧水家园社区的居民找到工作,一举两得。“把你的优势、我的优势结合起来,大家的优势就会更大。”张磊说。更大范围的“抱团”让社区不再自扫门前雪,而是把各种资源连点成片,社区服务内容变得更丰富。
抱团共建,因地制宜是关键。共建的基本思路虽然适用于许多地区,但具体该和谁“抱”、怎么“抱”,需要因社区而异。共建的方式多种多样,策略就藏在每个社区的具体情况中,有的住户较多、志愿者队伍强大,就建立“能人库”;有的充分发挥辖区内企业占比大的特点,让企业成为“共建合伙人”;有的利用地理位置的便利,与周边距离近的几个社区抱团共治……通过共建,持续扩大各自优势的辐射范围,把自身短板与另一方的长板相接,抱团共建,就能“抱”出更强的治理能力。
抱团共建,说白了就是充分整合资源,对接需求,想方设法为企业和群众解烦心事、办实在事。当心心念念的事有了着落,群众不仅乐意交心,也会积极成为共建队伍中的一员。
编辑:殷鹏晖 审编:ZM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