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大工程”和区委“五个聚力”工作精神,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共和新路街道党工委聚焦“新善治”党建品牌,制定落实“五大善治计划”,以“善治街区”网格建设为着力点,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多功能“实体化”街区工作阵地,营造共建共享的“街区治理共同体”。
近年来,随着小区私家车数量不断上升,小区停车位常常“一位难求”。停车难、乱停车已经成为各个小区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小区道路的畅通,也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环境,更影响着市民群众的安全与幸福指数。
开展“关注社区焦点,缓解停车难点”主题座谈会
近日,共和新路街道“善治街区”通过冯书记工作室“下午茶”平台,邀请街道党工委、党建办、管理办,以及冯书记善治实践工作室成员、街道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们,通过经验分享、难点分析、专家点评等环节,一起为党建引领下如何破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开展头脑风暴。
共和新路街道既有老旧小区,又有商品房,无论哪种类型的小区,“停车难”都是居民区的共同难题。
共和新路街道筑牢党建引领根基,以“绣花功夫”实现街区善治,不少小区在破解停车难题上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空间不足停车难?
“泊车管家”来帮忙
沪北居民区金纺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眼下,“先天不足”的小区环境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
“好就好在,我们‘三驾马车’配合默契,带动居民把车钥匙交给‘泊车管家’。”沪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童斌如是说道。
两人一班,每天轮班上岗
据悉,金纺小区共有10名保安,也就是上述提到的“泊车管家”,。通过“泊车管家”管理和挪动车辆,大大缓解了早晚高峰挪车难问题,并最大化小区内停车空间的使用率。
除了向内拓展空间,
金纺小区“泊车管家”项目
还将目光从小区望向了街区。
携手“街区合伙人”沪太长途汽车站,开启错峰“共享停车”模式
通过“善治街区”链接资源,沪北居民区党总支。
“内外结合”,破解停车难
中山北路899弄居民区是商品房小区,虽有地下停车库,但停车位比例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停车矛盾突出。
“我们探索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中山北路899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腾表示。
向内形成“三驾马车”合力,加强制度管理。
坚持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多次协商,听取居民意见,制定小区停车规约,更大程度满足业主车辆的停车需求,缓解小区停车压力。
向外深挖周边资源,助力解决难题。
对小区周边停车资源进行排摸,并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牵线搭桥和街道的协调下,向外挖掘共享停车资源。
座谈会上,两个居民区成功破解“停车难”问题的经验分享,让大家受益颇多,同样也开拓了思路,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纷纷结合自己小区的实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小区停车难是很多小区碰到的普遍问题,不能光“堵”,也要“疏”,只有“三驾马车”共同发力,通过制度管理、挖掘周边资源等方法,才能手握社区治理金钥匙,巧解停车难题。
三个破题“发力点”
经过分享经验、头脑风暴,聚焦“停车难”问题,参会人员提炼出:
党建引领,形成工作合力。
居民区党总支加强党建引领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协调好“三驾马车”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制定小区停车规约,加强制度管理。
深挖资源,发挥街区赋能。
通过“善治街区”平台,发挥“街区合伙人”的力量,对外拓展共享停车资源,实现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互动,让“停”更方便,“行”更通畅。
以点带面,解决共性问题。
从小区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一小区一方案。积极学习优秀经验和案例,从个体经验中找到共性方法,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
与此同时,在上述三个“发力点”中,共和新路街道也将通过党建引领形成合力、加强管理盘活边角、共享停车优化资源等方式,破解“停车难”。
一、党建引领,形成合力
进一步聚焦社区共性的痛点问题,提升党建引领下“三驾马车”同频共振,打好破题组合拳。通过摸清家底、制定和完善小区停车规约、科学划分停车位、加强早晚高峰停车引导等方法,相互帮衬、形成合力,有效推进小区停车良性运转。
二、加强管理,盘活边角
在有限的区域内,巧裁“边角料”,见缝插针“划”,以沪北居民区金纺小区“泊车管家”为示范,因地制宜,见招拆招,形成有小区特色的停车方案,加强制度管理,把有限的停车空间最大化使用。
三、共享停车,优化资源
通过“善治街区”链接资源,积极发挥“街区合伙人”的力量,搭建居民区与周边单位的沟通平台,并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力量牵线搭桥,积极探索“白天我停、晚上你停”的共享停车模式,因地制宜盘活“沉睡”资源,让车位真正“活”起来。
下一步,共和新路街道善治街区将继续聚焦群众“心事”和民生“痛点”,搭建“圆桌议事会”平台,向内统筹力量,向外挖掘资源,为居民区破解难题进行团队赋能,积极寻找解题思路,形成成片效应,以点带面,在面上推广,切实缓解居民区的停车难题,打通居民区和企业的破墙融合,形成联动。
编辑:殷鹏晖 审编:ZM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