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激辩互联网时代社区生态圈

 时间:2017-05-31 17:03:03来源:北京商报

社区商业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商业形态,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社区生态圈如今正在加速构建。5月30日,2017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分论坛“新生态——互联网时代的社区生态圈”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社区电商存在着哪些槽点?现有的社区电商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全部需求?互联网时代的社区商业生态圈如何构建?围绕种种问题,来自行业内的企业精英、专家学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

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董利:

集约化发展是社区电商的未来

互联网与社区商业结合,为社区商业发展成长提供了新动力,将跨行业、跨业态的社区商业资源整合起来,在有限的社区空间里建立起无限的社区生态,丰富着社区的生活服务。这些美好的愿望一直是创新创业的动力来源。但从2014年起,风投资本追逐的社区电商创业概念成功者着实不多。

流量痛点是伪命题,市场需求才是根本。在如今的互联网世界里,再谈市场供需显得特别土气。互联网世界流行的是概念、痛点、流量和估值。但电商的成功根本不是解决痛点和流量的问题,而是要回归传统的市场,从供需、成本、盈利、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上进行突破。 社区电商任重道远,从电商角度看,社区痛点确实很多。首先从社区角度看,社区商业和服务业是微利行业,终端竞争激烈,更有半公益的性质。

仅从行业特点来看,钱不好赚。其次,社区的商业服务更加依赖体验性,尤其是面对面的体验,而这显然是电商的不足。最后,社区消费人群是多客层的,目标锁定困难,所以电商和社区的结合前路漫漫。虽然社区痛点很多,但只要选对切入点并有盈利,这些痛点并不重要。 从共享单车的成功可以发现社区电商未来的几大发展趋势。其一,社区电商要避开BAT等几大巨头。其二,技术突破为传统的经济服务,如共享单车定位和远程开锁,最终还是要用到自行车上。其三,从社区的衣食住行入手,在传统经济方面先行突破,在突破过程中始终结合互联网,让互联网技术成为传统实体经济中不可替代的技术领先优势。其四,集约化发展是社区电商的未来。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成荣:

“互联网+生活服务”成新增长点

社区商业是商业发展重要的聚焦点,它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社区商业占整个商业大体上是30%左右,在2020年预测将达到40%,这其中10%的空间十分巨大,成为商家追逐的一个热点。

从整个市场容量来看,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大体上是57%左右,到2023年城市化率预计将达到60%。现在中国的社区总数量约为9.3万个,2023年预测还要增加2万个新社区,这2万个新社区是未来新生态理想的空间。“互联网+生活服务”应该成为社区商业新的增长点。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商业的生态以及流通生态,据此,我们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已经到来。所谓第四次零售革命实际上就是让顾客满意,让流通时间的障碍消失,流通距离的障碍减小、流通渠道的障碍消失,通过这场革命达到从商家到消费者都满意的效果。

总体来讲,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90%以上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还未互联网化。目前社区商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主要有四个:第一是传统企业借势O2O挖掘线下商机,比如永辉超市是这方面的典型;第二,电商企业探索社区O2O消费,比如京东超市;第三,O2O业态植入社区商业,比如阿里河马会员店;第四,互联网思维的社区商业跨界融合,其中,“互联网+生活服务”将作为未来社区商业新的增长点。

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

社区商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

自2012年以来,社区商业成为零售业的一大增长点,它的爆发不仅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因为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目前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从根源上讲,一是老龄化,二是少子化,而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人群主要生活在社区。

谈到社区商业,就不得不谈一谈中国社区的特点,中国的社区商业和欧洲、日本有很大不同。中国的社区基本是在街道两侧形成,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社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社区就是个行政概念,中国的社区基本上是以居委会为中心形成的。

1980年之前,中国的社区商业主要目的就是有效率地去分配商品;1980-2000年,社区商业主要是便于老百姓买东西;2000年以后,社区商业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特别是在2015年以后,中国的社区商业开始以老年人生活、以居家养老为中心,作为社区商业的一个主要定位,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快速的老龄化社会当中。 社区商业根本问题就是个老龄化的概念,这一点和欧洲、日本、美国是同一个概念,对年轻人而言,实际上社区商业也是可有可无的,年轻人可以开车、骑车、打车,可以利用公共交通,距离不是问题,社区商业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这是中国社区商业发展三四十年迎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记者 岳品瑜)

编辑:徐建华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