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能够最直接、最敏锐地感知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社区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但社区治理却从不是易事,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翠湖社区,居民以油田各单位职工家属为主、小区面积大、人口数量多。但在油田居民“市民化”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社区居民社区归属感低下、志愿服务参与率较低、主动性弱和功利性强等普遍问题,抛出问题,胜利街道翠湖社区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年来,胜利街道翠湖社区为破解志愿服务活动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低的问题,积极探索“育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法,以树喻社,聚焦打造坚强堡垒,围绕中心工作,按照根、杆、枝、叶等相互作用、促进志愿服务大树健康生长的原理,即一条内部挖潜力、搭建平台、借助外力走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助推社治之树蓬勃生长。
以社区党委为“根基”,建强“1”个领导核心。
胜利街道翠湖社区以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架构为基础,把包靠干部、网格员、在职党员、志愿者等“3员3者”力量纳入网格,实现党领导下的“多网融合、一网联动”。逐步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志愿者为支撑、辖区驻地单位资源为补充的基层治理“公益圈”。突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以“六型”品牌社区建设为抓手,健全完善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会制度,定期召开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油田老年站共同参加的“五位一体”协商议事会议,采取“楼头会”“板凳会”等亲民形式为社区治理集体会诊、出谋划策,推动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着力构建“一核主导、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社区党委“牵线搭台”,实现“组团”服务,孵化培育“红袖标巡逻队”“热心肠志愿服务队”“帮帮团服务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红帆议事”等6支群众自组织,志愿者达400多人。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在小区设置学雷锋驿站,采取“社会组织牵头运营、社区志愿者轮值管理”的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志愿活动,为周边及过往居民提供便利的暖心服务,引领和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学雷锋驿站已成为一个365天都在发光发热的地方。
以志愿服务队伍为“枝干”,凝聚爱心献真情。
胜利街道翠湖社区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9个老年党支部,建设老龄党支部“红帆志愿者之家”,整合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志愿者,共驻共建单位志愿者及居民志愿者,成立“小喇叭”政策宣传队、“帮帮团”纠纷协调服务队、“搭把手”邻里互助服务队、“红袖标”治安巡逻服务队和“热心肠”扶贫帮困服务队等7支各有特长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政策宣传、纠纷调解、互助帮扶、治安巡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化“为小”“为老”服务,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实际需求,社区策划实施“四点半课堂”“花样夕阳红”“红袖标在行动”“邻里守望”等8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作为服务重点,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一批规范化、有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先锋点。广泛开展倡导文明风尚、维护公共环境秩序等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你我他”活动,积极参与创城宣传、环境整治、文明引导、全民防诈骗等相关工作,协助社区开展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为助力东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工作贡献社区力量。
以制度成果为“养分”,把服务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社区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尤其在凝聚资源、增强能力、拓宽范围、优化手段、创新载体方面,逐步探索建立注册登记、时长记录、志愿者培训、需求发布、奖励激励等制度,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常态化。社区设计“时间储蓄银行”,让志愿者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获得积分,兑换物品,提升志愿者参与热情。建立培训制度,引导志愿者结合自身实际,经常性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志愿者专业服务技能。建立需求定期发布制度,根据居民实际需求,设置服务岗位,通过小区电子屏、微信群等载体,发布需求信息,开启志愿服务“外卖”模式,实现无缝对接。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编号,记录每名党员志愿者年度服务时长,除兑换物品外,志愿者服务累计时数和服务成效将作为党员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积极开展志愿者队伍先进集体和个人评比表彰工作,集中宣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氛围。2022年,参与社会治理、疫情防控、安全隐患排查、防汛等志愿服务行动的志愿者共486人,服务群众10317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
从“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样”、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立体多维智慧的翠湖社区治理网络悄然生长,为社区人带来更有质感的居民生活。
转载自http://www.cpwnews.com/index.php?m=member&c=content&a=publish
编辑:殷鹏晖 审编:ztt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