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清路是成都市郫都区的老牌美食街,位于德源街道滨清路社区。街上餐馆林立,食客老远就“闻香停车”。近日,滨清路社区组织商家联盟成员开了一次座谈会。巧的是,与会者大多是各餐馆的“二代”当家们,他们思路活、点子多,提出了不少中肯建议。与会的社区书记钟德刚直言“这个会开得很有成效”。滨清路社区是第一批全国“社区青春行动”试点社区。召开商家联盟座谈会是郫都区“团”聚青春力,用“年轻方案”激活社区治理的缩影。
开展篮球公益课堂。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滨清路社区现常住人口11000余人,其中青少年占比超过30%。近年来,围绕“团”聚青春力量没少下功夫。滨清路社区7名“两委”成员中,35岁以下青年就有3人,班子非常年轻。其中,最年轻的社区党委副书记余婷兼任团支部书记,团支部现有团员20人。“目前有8名户籍在我们这儿的大学生毕业后将团组织关系转到了我们团支部。今年还发展了一名团员成为预备党员。”余婷说。
“我们社区的青少年超过3000人。年轻人多说明社区年轻态、有活力。传统社区存在的车辆乱停乱放、垃圾分类不彻底等问题在这儿很少见。”余婷表示,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想要紧密联系年轻居民往往会遇到困难。他们到了家之后关上门过起自己的小日子,对于社区活动,往往参与积极性不高、融入感不强。
开展安全课堂活动。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去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社区青春行动”试点社区后,滨清路社区通过健全团的组织体系、充实团的工作力量、创新青少年服务项目等举措充分凝聚青年群体,让年轻人在社区“唱主角”,也让青年人在社区有了归属感,掀起了社区治理“青春风暴”。
“我们新城佳苑小区有一名微网格长叫李娟,她将高校思政课堂‘搬’到小区,请来电子科大老师为小区居民讲党史故事,受到居民欢迎。”余婷表示。目前,滨清路社区建成新城佳苑、鸥鹭湾2个青春小区,两个小区青年占比都超过了30%。通过公益创投的方式成立了运动健康小分队、芙蓉妈妈互助团、小黄蜂创客实验室和清华万博创新教育4个青年自组织,常态化开展“上篮吧!少年”篮球公益课堂、小黄蜂科学实验、垃圾分类、滨清路·创客堂、安全小课堂等青少年服务。
开展科学实验相关活动。郫都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此外,滨清路社区依托社工机构建成了滨清路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打造了青年志愿服务小站,引导230余名团员青年注册“青聚锦官城”。积极开展“团员报到”工作,联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和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常态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团员青年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更加积极主动。
“年轻人有活力,有思路,点子新,干劲足,为我们小区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引入新理念、带来新变化,特别是开展的党史故事课深受不同年龄居民的欢迎。”新城佳苑居民张光辉表示,希望更多青年来到小区,持续给小区治理出金点子。
“团”聚青春力,用“年轻方案”激活社区治理,滨清路社区是郫都区的“典型”。据了解,从滨清路社区开始,以“社区青春行动”试点引导青少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郫都区是“正在进行时”。
去年,除了滨清路社区成为“全国试点”,郫都团区委还在郫筒街道蜀都新邨社区、犀浦街道犀和社区、安靖街道方碑社区、红光街道三观社区和德源街道德安社区5个社区设立区级试点社区,通过整合团属力量,激活三类主体,打造特色品牌,创新运行机制,深入推动试点工作,引导郫都青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实践、磨炼、建功。
6个试点社区建成青年之家·志愿服务小站6个,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15支,组织5万余名高校学生、青少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培育孵化青年组织24个,实施青少年项目70余个,服务青少年5万余人次;挖掘和培养张俊锋、韦云先、管世林等70余名热心参与社区治理、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优秀青年人才。
今年11月,郫都区2022—2023年度“社区青春行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实地走访、现场考察,确定郫筒街道凉水井社区、书院社区、犀浦街道锦园社区、红光街道思源社区、安靖街道土地村5个社区本年度为郫都区“社区青春行动”试点社区。
“‘社区青春行动’首批试点成效显著,由此我们再接再厉启动了第二批试点工作,并将这项工作纳入了郫都区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体系。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该项行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在社区(村)健全团的组织体系、夯实青年之家、培育青年志愿服务队等社群组织和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引导更多青年以社区为舞台,锻炼本领增强才干,为社区发展治理贡献磅礴力量。”郫都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自http://www.sc.chinanews.com.cn/bwbd/2022-12-08/178550.html
编辑:殷鹏晖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