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给大家读一篇关于劳模的新闻报道,讲一讲他们的故事……”一天上午9点,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金匮街道金匮苑社区养老院的阅览室内,社工周晋敏在用方言给20多位老人们读报。在该社区,有一支“朗读者”队伍,坚持为养老院里的老人们读书读报,至今已经整整5年。
周晋敏特意放慢语速、提高音量,读到专有名词或者典故就停下来专门进行解释。老人们听得很认真,并不时交流一下印象深刻的老典型,回忆自己以前工作时的岁月。
读完报上的热点新闻,便到了“朗读者”活动的重头戏:老人们的点播环节。在前一天的活动中,社工结合唐英年来无锡的新闻,讲述了唐氏家族的历史,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又联想到大名鼎鼎的荣氏家族,便请小周第二天给大家读读荣氏家族的故事。
“百年来, 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 等称号,一直围绕着荣氏家族。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荣氏家族经历过多次常人难以想象的戏剧变化,但最终都化险为夷……”周晋敏面前的一沓资料上,圈圈点点做了很多标记,有搜集的历史资料,有补充的时代背景,还有当时的奇闻逸事。听到感兴趣的地方,几位老人都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
“日本侵略者打进来的时候,荣氏家族还包车在城里转了一圈,告诉大家自己会坚守在这里。他们很爱国,老百姓也很支持。”85岁的丁立成大爷说,自己平时就喜欢听这些历史故事,也愿意和别人分享。
社区书记邓赛霞告诉记者,2012年,养老院有丰富老人精神生活的愿望,想请社区帮忙为老人读报,而社区也有服务老人的想法,就每周安排社工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朗读服务。但当时社工人数少,就一周安排1到2次,后来社工人数不断增加,现在一周5日安排社工轮值,周末时安排社区党员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前来朗读。每次根据内容安排1小时左右,这成了老人们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
由于场地限制,朗读活动一开始在大厅里进行,声音很容易分散,人员也不能集中。2016年8月,二楼改建了一个阅览室,并受《朗读者》节目启发,成立了更加规范化的“朗读者”队伍。5年来活动开展读书读报510期(次)左右,累计受益老年人5500余人次。
目前,养老院共有200多名老人,社工和志愿者们对服务对象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他们平时喜欢看什么报纸、杂志,在读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养生保健、预防诈骗等内容。现在,根据老人们的建议,每天的朗读内容又增加了5到10分钟的国内外新闻。从航母下水到户口迁移政策,当天的新闻,老人们很快就能知道,还在茶余饭后进行讨论。
“我们每天早晚利用业余时间 备课 ,从报纸、网络、图书馆,甚至保健站搜集资料。”社工伍晓燕坦言,将文字翻译成方言的时候难免卡壳。为了让老人们听得明白,一般都要花上点时间在家里试读几遍。
92岁的张瑞华是一位退休教师,老伴去世后她便独自住在这所养老院。她平时喜欢看报读书,但随着年纪渐老只能借助老花镜或放大镜阅读,十分吃力。“朗读者”成立后,她成了最早的“粉丝”,每天总是早早就来占位子。“朗读的内容很符合老年人的兴趣,坚持这么多年也很不容易。”张奶奶说,有时女儿来接也舍不得回去,不想错过每天的那一小时。
无锡市梁溪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莉介绍,“朗读者”队伍深受老人们欢迎,下一步打算招募更多志愿者加入,并将这一模式向更多社区和街道推广,共同关爱老人的精神生活。
编辑:徐建华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