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家国……在中国人的话语体系里,家与国总是密不可分。这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民族认同。
4月22日,一场以“齐家治国、传承致远”为主题,探讨传统家风家训当代社会价值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由山西省纪委、山西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中国伦理学会和山西运城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
千年辉煌 代有传人
祖训家规“立高限底”
汉永建初年,并州刺史、度辽将军裴晔来到山西河东闻喜县,看中这里的山水,于是将全家搬迁于此。裴氏家族自秦汉魏晋,历六代而盛,至隋唐而盛极。千余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茂郁如林,代有伟人。
历史的脉络告诉我们,显贵往往不超过三代。然而,裴氏家族给了我们一个截然不同的例证。两千年来,无数优秀的裴氏子弟从运城走出。史料记载,裴氏家族仅宰相就有59人,大将军59人,至于在学术或科学及其它领域有成就者,更是不胜枚举。裴氏家族千年辉煌的史实,提供了一个家族持续健康发展的样本。
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盛的原因,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说,“裴氏家族之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经久不衰,除了特定的历史因素外,和其严格的祖训家规密切相关。”
裴家12条“家训”和10条“家戒”最为有名,其核心就是“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家训进行正面引导,是道德高线;家戒列出负面清单,是纪律底线。两方面的标准正反结合,并行不悖,共同发挥着训育教化作用。
据裴氏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至今,闻喜县裴柏村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家家门楼上都有“耕读传家”的匾额;村子里最好的建筑,就是投资百万建造的学校。
“中国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的家风可以造就一个人,坏的家风可以毁掉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裴氏后裔的杰出代表裴怀亮上将直言,“家风既是私事,也是公事。家风连着民风、社风、政风,家事连着国事、政事、天下事。”
风清气正 修身自省
牢固树立规矩意识
家训家戒,就是一个家族的规矩。裴氏家训像一盏明灯,给后人以参悟和温暖,又似一记醒木,警示着后人祛恶扬善。两千多年来,裴氏家人传承家风,严守祖训,躬身践行。在深入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检身正己、修身自省的良好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风家训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带着体温带着情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杜飞进认为,做好家风家训的传承创新工作,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具体化。优良的家风家训中,有着正官德、淳民风的丰厚资源。激活蕴藏在家风家训中的文化资源,可以滋养新形势下的党风政风建设,使党员干部在修身齐家中砥砺道德品格和理想抱负。
运城市坚持古为今用,不断挖掘家风家训等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用其中蕴含的道德准则、纪律规矩,灌溉党内政治文化,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正社风、带民风。据悉,近年来运城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家规家训在运城”等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运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曾贵说,传承优秀家风家规文化是规矩意识的集中体现,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是涵养健康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运城市正在谋划从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入手,在全市深入实施预防腐败“免疫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高抵御腐败侵蚀的“免疫力”。
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志峰说,借鉴家风家训世代相传的文化密码,探索治国理政的新路径,是运城人的历史责任,更应是自觉担当。
齐家治国 传承致远
发掘家风文化时代内涵
“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航天英雄景海鹏说,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从小学会勤劳、朴实、坚持、努力,“没有好的家乡文化,没有好的家风,就没有海鹏的今天。我将时刻准备再攀高峰,为祖国、为家乡再立新功。”
“家风是中华民族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认为,坚定文化自信,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固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引领时代发展、造福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应该自觉地把家风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好、运用好、创新好。
“家族传统和家教对人品、人格的塑造十分重要。家风正不正、传统好不好,关键看是否有家国情怀、人本情怀、奉献情怀。我们要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向善向好的风气。”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说。
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清宪认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高度重视家风家训的历史传承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家风家训的时代精神内涵;强化文化滋养、构建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教育引导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要把传统家族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好、运用好,立足于现代实践,通过转化创造、丰富发展,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他们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应从弘扬当代核心价值、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着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高度,自觉传承优秀家规文化,组织开展定家规、正家教、兴家风活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带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不断好转。
编辑:徐建华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