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一位志愿者眼中的社区疫情防控

 时间:2022-03-31 22:46:45来源:腾讯网

晚饭后,我和太太步行在小区里,不时有邻居和我打招呼。

太太有点好奇:最近怎么回事,突然有那么多人认识你?

原因很简单:这些日子,我成了闵行区颛桥镇都市阳光花园(圣特丽墅)的防疫志愿者,这些和我打招呼的,都是共同战“疫”的“战友”。因为防疫志愿服务,我们从陌生的“老邻居”迅速变成了熟悉的“新朋友”。哪怕散步时天色已暗,哪怕大家都戴着口罩,依然能一眼认出对方并热情招呼。大城市中的“陌生人社会”,已悄悄迈出向“熟人社会”转变的一步。

在过去十多天的防疫志愿服务中,我亲眼目睹在紧要关头、关键时刻,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陷阵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共同守“沪”,努力让上海的春天尽快美丽如常。同时,我也切身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浸润着基层疫情防控和百姓生活的各个细节,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助力构筑起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同心防疫屏障。

党员归属感 百姓获得感

3月13日深夜,得知小区次日起要实行封闭管理、核酸检测,都市阳光花园小区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居民马上意识到:关键时刻,我必须主动站出来!当晚23:28,她就给小区所在兴银花苑居委书记张珊红发去微信:我报名参加小区防疫志愿服务。

3月14日清晨,小区物业广场门口早早来了10多位工作人员,除了镇、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的相关人员,还有5名小区居民,多是“双报到”的党员志愿者。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大家都缺乏组织小区居民核酸检测的经验,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有着33年党龄的沈鑫棋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担任牵头人,有条不紊地给大家安排引导、登记等各项工作。

沈鑫棋告诉我:“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要有党员、干部的身影。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大家都没经验,但组织核酸检测刻不容缓,总得勇敢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这就好比人大的创制性立法。在接下去的防疫志愿服务中,我们再听取民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就好比对已有法律法规的修改。”

短短几天,都市阳光花园的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5人,迅速扩展到40多人。近几轮核酸检测,除了医护人员是外来的,其他岗位均由小区志愿者包了,有部分志愿者还“援外”到其他小区。

这支志愿者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屈凤荣已70多岁,最小的张龙则是一位“00后”,中共党员占据了相当比例,夫妻档、母女档的家庭组合不在少数。此外,还有3位租户也主动加入,直言防疫不分业主与租户,志愿服务带来很强的归属感。

张敏,首日就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之一,她和先生顾建新连日来双双全身心投入,经常忙到下半夜。张敏在秘书组负责协调沟通、起草各类公告等事务;顾建新则在宣传组忙碌,3月26日,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东方卫视两大平台,均在黄金时段播出了顾建新拍摄制作的视频《抗疫有我:勇敢的我们》。第一次集体上电视,让小区居民们颇为兴奋,信心和凝聚力高涨。

张敏说,今年是自己入党第20个年头,“双报到”在家门口做志愿者,大大提升了党员归属感。再苦再累也一定会抗住顶住,只盼着能以自己的志愿服务换来百姓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当被问及夫妻俩都来做志愿者、家里怎么办,张敏只是淡淡地说:女儿大了,一个人在家可以自理。如果不是因为读初三即将中考,她也会来的。

最初,志愿者们都穿着自己以前参加各类志愿活动的服装,五颜六色,大家笑言“杂牌军”。党员夫妇鞠文炜、王爱丽,马上联系了夫妻俩平时参加的一个公益志愿团队,第二天就送来30套志愿者服装,让队伍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军”。

“90后”姑娘杨依纯和“准00后”姑娘刘瑞青,都与妈妈搭档成为“上阵母女兵”的志愿者。在常规的志愿工作之余,两人各有特殊使命:身为幼儿园教师的刘瑞青,每当核酸检测现场有幼儿出现哭闹等情况,总能很快安抚宝宝的情绪。“海归”杨依纯是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她要负责帮助小区里的外籍人士操作健康云预约、翻译沟通等事务,深感在与疫情战斗、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锤炼了党性,也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防疫志愿者的感染、带动下,小区的微信群规模和活跃度空前提升,原本陌生的邻居很快有了熟人、甚至亲人的感觉,很多人主动提供“增值”服务:70多岁的退休教师表示愿意义务辅导高中数学;三甲医院的医生提出愿意为邻居代为配药;得知有邻居家里出现食品、调料等临时性短缺时,多人表达愿意把自家的拿出来共享……

在党员、干部志愿者身先士卒的带领下,都市阳光花园小区居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探索了核酸检测的“准自治”模式,让闵行区人大代表、颛桥兴银居委书记张珊红解了燃眉之急。张珊红所在的兴银居委会辖区内总共有3个小区、1.2万居民,这样她能有更多精力忙于另外2个居民区疫情防控的硬仗了。

有事好商量 有事能商量

老百姓的事,特别是如今非常时期,再小的事也是大事,需要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有事好商量、有事能商量,一幅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正在闵行区颛桥镇都市阳光花园呈现。

每当有核酸检测任务,志愿者、业委会、物业等都会一起研究,复盘当天情况、商量次日工作、交流他山之石。一位志愿者与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顾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是好朋友,还经常带来顾昊在社区做防疫工作的建议和提示,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和策略。

3月14日至今的数轮核酸检测,小区居民的通知方式不尽相同,不断进行优化。最初是微信群里发公告,按照区域、门牌号等通知居民,但依然有不少性急的居民提前赶来,排队一度超过1小时。

后来有人提议:我们志愿者上门,住户接到通知后再来。当场有人反对:工作量太大了。最终,大家达成一致,不妨来一场“压力测试”:上门通知,排队时间可控,有利于减少人员聚集、降低风险。

“压力测试”成功了!近几轮核酸检测,一直沿用。

3月23日晚,上级传来小区将于次日解封的消息。如何通知居民,大家又开始协商、决策。有人建议:把闵行区、颛桥镇、兴银居委的告知书转到群里,万无一失。这时,一位有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党员志愿者提出了新方案:在转发上级告知书的同时,再草拟一个本小区的通知,把居民们关心的诸多事项一并告知。

有一位曾经担任过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志愿者解释说:上级的告知书,好比宪法,明确了框架和原则。我们小区的公告,则如同普通法律法规,在“宪法”下“立法”、制定“村规民约”,可以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居民。

事实证明,小区定制版的群公告广受好评:对居民很实用,让物业也更有操作性。告知书把疫情防控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探索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变成“预想到问题并提前解决问题”。

小区里有不少上网课的孩子和老师,还有个别身体虚弱的老人、病人,居民们一致决定:检测现场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随到随做的VIP服务。对此,大家都理解、支持。

现场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受到社区民主监督的力量和居民换位思考的体谅:有几位女生穿着文来初中、颛桥中学等校服来做核酸检测。熟悉的邻居问其中一位:你们上网课也要穿校服?女生回答:我长得高,看起来像大人,穿校服走绿色通道不容易引起误解……

日常的民主实践,努力让特殊时期小区仍能在“双向奔赴”的沟通中共同把影响降到最低。在社区一件件“小事”中找到“最大公约数”,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换位思考 做好“天大的小事”

管控期间,老百姓的生活有着诸多不便,有人在微信群里甚至当面对志愿者、业委会、物业、居委干部发牢骚;个别人配合度较差,核酸检测总是姗姗来迟,让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久等……

怎么办?

志愿者何晓懿的心态很阳光: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尽可能多给他人一个笑脸,多一句暖暖的问候,多站在对方的立场、需求来思考,多从自身角度想想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担任防疫志愿者后,业委会成员吴志超感触颇深:小区各方面能人很多,真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受益匪浅。比如,个别居民在微信群里讲怪话、发牢骚,我以前感觉很委屈、不理解,现在则会选择私信联系,甚至当面坦诚沟通,效果就很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彼此信任前提下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物业公司经理潘大牛说,服务小区几年来,这次强烈感受到居民们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理解,今后服务中一定会总结这些日子的经验,提高服务的眼界和标准。

“社区工作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什么高大上的理论,但老百姓每一件小事,对个人而言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我们只有心里装着百姓,努力把小事做好、日积月累,就一定能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满意。”有着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党员志愿者沈鑫棋与团队中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兴银花苑居委会书记张珊红,最近忙得够呛,经常是彻夜未眠。对于忙和累,已开启区人大代表第二个任期的张珊红感觉一个字:值!

她说,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要善于把百姓的想法和党委政府的做法有效对接。疫情防控期间,在一线和百姓打交道的机会更多,这是一个极好的做群众工作的机会,及时有效的沟通能为社区治理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更好“切口”。

一位邻居私下告诉我:之前父母已物色了一家养老机构,但这次疫情中感受到的浓浓邻里温情,让父母决定推迟几年再去养老院。

我已日益强烈地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能量,正从都市阳光花园的土壤里萌发,随着防疫志愿服务悄悄发芽,共同迎接胜利的曙光和明媚的春光。

正如小区名——都市阳光花园,疫情终将过去,上海这座大都市,必将迎来阳光和鲜花,这里也正是上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一个缩影。

编辑:师丽捷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