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市民过上“花样生活”?记者从罗湖区城管局获悉,罗湖区去年组织建造了15个社区各有特色的共建花园。“共建花园”如一条纽带连接起邻里街坊的人情味道,还有助于切实落实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基本覆盖全区各街道超万人参与
2020年罗湖区建成的15个社区共建花园中,有9个小区型、2个街边型、2个校园型、2个单位型,其中还包括3个在屋顶开展共建的花园。累计组织34场工作坊活动,1183人次参加。值得一提的是,各街道根据自身社区群众基础情况,与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单位职工、社区工作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组织等等紧密结合,以花园营造为契机,切实落实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据了解,在社区共建花园的前期准备阶段,罗湖区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项目选点征集。选址地点基本覆盖了全区各街道。选址类型全面囊括社区共建花园各种类型:小区型、街边型、公园型、校园型、单位型。其中60%以上为小区型,57%选址面积为200平方米以内。
深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高效开展社区共建花园建造活动,利于开展花园后续运营管理工作,助于推广社区共建理念,原则上优先考虑校园型及群众基础较好的社区、单位,尽量选取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现状景观不佳有迫切改造需求、且远近期无建设计划,无荷载、漏水等安全隐患的场地。初步筛选后,罗湖区城管局选取翠北实验小学、洪湖小学、高嘉花园、广岭家园、人力资源局食堂屋顶等5处组织开展社区共建花园,另提出30处选址供10个街道办参考,指导其各自组织完成1处社区共建花园。
其中,高嘉花园是目前已知的深圳市最早的居民自发“共建花园”,自其社区居民营造社成立以来迄今有3年了。在自发地组织和新南社区的协助下,居民们纷纷“扛起锄头”走到小区内的空置绿地中,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和家园进行改造。三年来,居民们各自分工,主动承担起维护和不断完善花园的责任,并“拖家带口”将花园建设变成亲子活动。据介绍,罗湖区城管局在征集社区共建花园选址过程中,还通过引入营造团队专业指导这个自发开展共建的花园,一起探索社区共建花园新的可能。帮助居民组织成立营造社,指导大家从问题、需求、畅想和资源四个方面重新审视花园布局。
(改造前的高嘉花园)
(改造后的高嘉花园)
一年来,这些社区共建花园变成一条紧紧的纽带连接起邻里街坊之间的人情味道。有助于社区的老人带着孩子们培养亲子感情,教会他们辨认植物,认识耕作的辛劳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有助于所有社区居民一起通过建花园增进邻里感情。
邀跨境学童家庭共建容融乐园
(改造前的罗湖区妇女儿童中心屋顶)
(孩子们为花园取名“容融”)
“共建花园”让居家上网课的孩子们有了别样的童年乐趣。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内地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一河之隔的香港却还未能完全切断各种传染源途径。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平日奔波于深港两地求学,现在却无奈的被阻隔在深圳,无法返校上课。在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罗湖区妇联联合黄贝街道办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屋顶开辟了这样一方新的天地,组织跨境学童家庭参与共建社区花园。
孩子们为花园取名“容融”,第一个“容”是“包容”,第二个“融”是“融合”,寓意包容融合,快乐成长。建造过程中,孩子们惊喜的发现自己的每一个设想都巧妙的在花园里的呈现出来,沙生植物、雨水花园、香草植物还有深圳的市花勒杜鹃和香港的紫荆两两作伴,呈现想法和景观的多重融合。
“这里还有桑树,未来我还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养蚕,一起领略丝绸文化,一起讲我们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区妇联的汪主任动容的讲起花园未来的畅想。
以《诗经》《楚辞》为主题种植四十余种植物
“共建花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焕发出了悠远的诗意。“藚”这个字,你认识吗?你知道是什么植物吗?“幽兰、浮萍、桢、菅”这些在《诗经》《楚辞》里的植物,如今都出现在深圳市洪湖小学的诗经楚辞花园中了。
(洪湖小学花园改造前)
(改造后的诗经楚辞花园)
洪湖小学紧邻洪湖公园,学校致力于打造“荷文化”,积极探索构建了“荷美”课程体系,以“荷文化”育“荷少年”,有极好的自然教育基础,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名牌。当洪湖小学遇上社区共建花园,又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花园选址在入口阶梯两侧的平台之上,以《诗经》《楚辞》为主题,种植了40余种来自古文里的植物。每一个植物标识牌上都记录这植物的古名和学名,还配有拼音和古诗词的出处。
据了解,学校还将围绕花园开办一系列校本课程。例如研究这些植物名称的变迁、举行古诗词诵读比赛、结合美术绘制自然笔记,让花园成为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学校负责人表示,诗经和楚辞中的植物大多有美好的含义,让同学们在认识植物的过程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美德,达到以美育德的目的。
退伍老兵共建花园以五角星为元素
(绿景山庄社区共建花园改造前)
(花园就以五角星为重点元素)
在“作战指挥部”讨论花园设计是什么感觉?东晓街道办邀请了十位退伍老兵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了一场特殊“作战会议”。他们其中还有三位曾踏上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如今以普通社区居民的身份参与到“社区共建花园”活动,一边讲述军旅往事,一边探讨花园设计想法和理念。
其中一位退伍老兵何大哥还说道:“社区共建花园是一件利民的好事情啊!我曾经是工程兵,如果有需要,我愿意来帮你们堆水泥!”
大家讲起部队生活,五角星在记忆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个花园就以五角星为重点元素,通过地面铺装、种植形状、灯具、装饰不断强化,还有弹匣箱、小飞机花盆种植可爱的花卉。
编辑:师丽捷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