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书记,我们外来人口的社区医保怎么买啊”“汤书记,这次大扫除的志愿者您给我加个名额吧”……2月26日,记者走进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街道清水塘社区,刚刚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的社区党委书记汤国清正在忙碌。深入社区走访,了解她的故事,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凡人善举,汤国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鞭策着自己前行
社区因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清水塘而得名。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家,也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党支部的办公地,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发祥地。
2008年,随军安置回长的汤国清扎根清水塘社区,一干就是十几年。她说,这里深受红色文化洗礼的老居民淳朴善良,他们的善行义举给了她灵魂的启迪。
她刚到社区工作时,街口蔡宗义老人的报刊亭总是围坐着许多学子。为勉励孩子们多读书,老人免费提供凳子、面包、开水、便民包,十几年如一日从不歇业,风雨无阻。2013年1月23日,老人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汤国清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全街人民垂泪相送,学子们泣不成声,一束束鲜花摆满报刊亭。
汤国清说,蔡爹爹就是社区居民友好善良的一个缩影。长沙市一中宿舍区,77岁高龄的党员周进,多年坚持到湘区旧址当义务讲解员,她动情的讲述感动了众多的游人;花园公寓的居民曾银祥曾是水电工,他主动找到社区,愿意免费为居民维修水电;省公路局宿舍的张家勇老人,20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岳母,他的孝行带动很多居民尊老敬贤……
凡人善举、点点滴滴,汤国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鞭策着自己前行。汤国清说:“普通党员、居民尚能如此,作为基层干部,我更没有理由不传承好红色基因,做好服务工作。”
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市民的“幸福指数”
社区以营盘路、迎宾路、八一路和清水塘路为界,总面积仅0.32平方公里。但有汤国清微信的居民都清楚,她的步行数日均超过“两万步”,几乎每天在朋友圈排名都是高居榜首。
省公路局宿舍刘爹爹常年饱受楼上租户漏水之苦,多次上门沟通无效。汤国清得知后,不厌其烦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并数十次与房主外地子女联系,最后请其女儿回长沙与父亲做工作,才彻底解决问题。
社区有个自闭症孩子小杜,汤国清常年像妈妈一样关爱他,帮他办理残疾证、申请生活补助,并多方联系服务机构为他聘请特教老师。
为让群众少跑路,2019年,她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居民楼栋下,每月定时与社区主任、网格员一起坐班,为居民答疑解惑,调解纠纷。
汤国清说,作为社区书记,我的工作就是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市民的“幸福指数”。文明创建、礼让斑马线、清堆物、除蟑螂、摆花坛……社区处处可见汤国清忙碌的身影。
“一中宿舍陈阿姨明天要去换药”“博物馆宿舍老红军生日快到了”“花园公寓宿舍1栋5楼漏水要修”……翻开汤国清的工作记录本,上面记得密密麻麻。居民群众的一件件小事,都是汤国清心中的“大事”。社区爱心支部的老书记蔡琦说:“小汤是社区的‘知心大姐’,她始终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着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子
蔡宗义老人离世后,他的儿子接过接力棒,继续传承老人乐于奉献的精神。离这座“雷锋号”报刊亭十几米处就是“清水塘社区红色服务站”。
汤国清说,建社区红色服务站是希望为学子们读书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地,但没想到,红色的力量如此磅礴。受此感染,社区一连成立了7个红色志愿服务队:“红课堂”“红领巾”“红绶带”“红袖章”“红艺术”“红十字”“红扳手”。清水塘社区位于闹市,既有多个省直机关大院,又有改制居民小区,还毗邻着长沙市一中和清水塘小学。汤国清认定,通过红色精神的熏陶、感染和传承,社区一定能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2018年,长沙市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联盟,汤国清积极与辖区单位对接,共同组建起一个由辖区7个单位“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区域化党建联盟,并与社区7个帮帮团、7支志愿者服务队一道,共同组成了社区红色志愿者联盟。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和资源,积极服务社区居民,打造团结互助的和美邻里环境。
走进汤国清的办公室,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省级同心示范社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长沙市垃圾分类示范社区、长沙市示范妇女儿童之家……一块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每一项荣誉都凝聚着汤国清和社区干部的心血。
近3年,清水塘社区依托“共商共议烦心事”调解室,处理群众问题124个,办理实事好事97件,化解矛盾纠纷49起。还与省出版控股集团、长沙党史馆等单位共同建起3个学习书屋,引入图书10万余册。汤国清还带领一支支红色队伍走进岳阳平江、邵阳新宁、浏阳金田等地,开展扶贫帮困,讲授红色故事,传播红色信仰。
编辑:吴攀秋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