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美好社区生活,为小康添一抹亮

 时间:2021-02-09 20:45:48来源:澎湃新闻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承载着大家的“小康梦”。西安市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和205所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朝着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方向不断迈进,为广大居民的小康生活凭添了亮色,成为他们温暖的港湾。

志愿服务:让社区生活更有温度

每到星期六,红专南路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就会排起长队,居民们早早来到这里,等待西安交大一附院邓景元康复医疗志愿服务团队的到来,为大家进行针灸、推拿、中医问诊、脊柱矫正枪治疗、康复训练、心理咨询、残疾人一对一帮扶,等等。这个场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十年来从未间断。2015年3月4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康复中心脑病科、针灸科主任邓景元在红专南路社区看一位患者带来的X光片。

“不用离开社区,就能看上病,真的很方便。”这是红专南路社区许多居民的心声。而在邓景元看来,一周做一次义诊,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理由,“人要讲个‘信’字,答应了就要做到一辈子”,他对记者这样说。在这里,大家深深感受着医生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那份真诚与信任,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居民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近年来,“志愿服务”四个字日益深入人心、耳熟能详。特别是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乡社区,各类志愿服务牵动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对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有重要作用。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特别点赞社区志愿服务者,指出“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谢谢你们的努力和贡献”。

除了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开展共驻共建合作,支持邓景元康复医疗志愿服务团队在社区开展义诊外,红专南路社区还结合居民各方面诉求,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和积极分子、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开办扶贫帮困、文艺宣传、敬老服务、科普宣传等内容的志愿者服务,成立了九支服务团队,社区志愿者队伍迅速壮大。根据毗邻就近原则,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以“一助一”、“多助一”形式,开展“进家门、知家情、解家难”等活动,结对帮扶孤寡病残,让社区的困难居民心里热乎乎的,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社区志愿服务要贴合居民的诉求。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努力提供什么。”红专南路社区党委书记闫中华告诉记者。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壮大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居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参与感和责任感。红专南路社区京剧协会正在表演自己创作的京韵情景剧《中国必胜》。

“民有所呼,我有所行”。从营造处处洋溢着文化与和谐气息的社区公共环境,到与辖区毓凤阁书店联合开办“红色会客厅”、“红色驿站”,创新开放式党建教育新模式;从完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便民之家”,到成立老年大学、组建民族乐团、曲江诗社、书画协会、合唱团等各类文体团队,实现“文化养老”......多年来,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共建共荣的好路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社区幸福生活

205所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是依托中国兵器工业第205所建设的典型单位型社区。一进社区南门,鲜红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映入眼帘,以“三羊开泰”为首的十二生肖环绕于花丛之中,八德文化长廊时刻提醒着过往的居民要铭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社区居民“晒家风、学家风、传家风”的浓厚氛围中,205所社区形成了具有“兵工特色”的家风文化。2017年,社区家风家训馆正式建成,从“古代先贤、近代榜样、三秦家风、道德模范、书香传家”五个方面,展示了“中华家风”的内涵及外延。简洁大气、静谧庄严的家风家训馆不仅为205所社区增加了文化底蕴,也为居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205所社区家风家训馆,居民姚多舜(左)、苗天意(中)、马月娥(右)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书法、剪纸作品。

205所社区聚集着许多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知识分子,他们有纪律、有文化、有素养,家风醇正。在征集家风家训的活动中,社区积极动员他们建言献策,共征集了108条家风家训,通过在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中评选,一些关于修身、齐家的优秀家训脱颖而出,受到社区居民的推崇认可。居民姚多舜谈到对子女的教育时感慨很深:“我一再跟孩子们说,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党把我培养长大的,我们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感恩。”

弘扬良好家风,只是205所社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社区秉承“育德为先、文化化人、特色鲜明、机制长效”的工作理念,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任务,全面抓好“未成年人成长、道德课堂创新、志愿服务推进、家风家训传承、环保社区打造”这五大着力点,坚持“以文化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人本为导向”,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彻落实到实处,在实践中总结出“六个融入工作法”,就是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到社区党建、建章立制、居民公约、家风教育、志愿服务、环境保护之中。每逢一些重要节日,社区都会举办适合群众参与的文体活动,让大家在交流互动中增进邻里感情,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区特别注重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让大家都有参与感、使命感、责任感。社区积极发动居民一齐参与《社区居民公约》修订、制定。在公约修订的过程中,针对社区一些问题现象,如停车秩序不规范、老年人爱堆放杂物、随意晾晒衣被等,组织大家积极开展讨论,充分征求居民代表意见建议,通过居民公约规范大家的行为,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规范。

2015年2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慰问社区干部群众,强调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6年过去了,社区党支部始终牢记和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实际,探索创新,不断推动社区和谐发展,打造居民幸福生活。谈到社区的新变化,居民苗天意非常满足:“我们的水、暖、电全部改造了,各方面方便多了,社区对大家的文化生活也很关心,经常搞一些活动,大家都很高兴。”

中国有数亿人生活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乡社区,社区生活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全面小康的成色足不足。西安市雁塔区两个社区的生动实践,切实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了小康生活的“提档升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正是这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社区,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编辑:周雨婷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