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闻」规划师成为社区伙伴,朝阳区安贞街道探索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时间:2020-11-12 21:11:19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人民网

社区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社会治理成效。2020年,朝阳区继续深化街乡“社区成长伙伴计划”,通过培育成长平台、整合成长资源、创新成长机制、打造成长场景、建立成长指标,把“社区成长伙伴计划”与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推动社区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今年,疫情防控的迫切形势和四大条例的落地对社区综合治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朝阳区安贞街道引入规划师加入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微治理、微更新与微改造,不仅通过10处重点点位治理提升了社工的美学理念,更助力样本社区五路居社区完成了7次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社工治理规划能力、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意识、社区居住品质三方面的提升。

建立三级联动机制

规划师当社区伙伴

青年惠梦艺术服务促进中心(青年惠梦)合作,是安贞街道工委、办事处与街道孵化的专业社会组织,作为本地社会组织力量,青年惠梦主动选派4名规划师加入社区成长伙伴计划样本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成为了居民议事协商过程中讲专业与接地气的纽带及老旧小区治理工作中的活力源泉。以此为基础,样本社区建立起了“安贞街道-社区-规划师志愿者”的三级联动机制。

当社区提出志愿者发动面临阻碍的问题时,规划师站在“伙伴”角度,以平视视角提出要转变志愿者思维,转变固化的回馈思维,帮助提升志愿者身份认同感,使他们从“社区让我干”成长为“我代表社区干”。于是,专业规划师结合热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行动的志愿风貌,以砖红色为主色调,采用圆形的镂空立体设计,设计出了300个社区志愿者的专属文创包,极具传统国学文化特色,深受志愿者们的喜爱。拿到包的叔叔阿姨表示,以往志愿者都是无私奉献,或者给些慰问品,这次发的可是“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是“我们社区的志愿者才有的”,他们每次活动都背着这个包,很有自豪感,做志愿服务的热情也大大提高。

改造提升十处点位

小区旧貌换新颜

在街道的精心安排与大力支持下,青年惠梦规划师对社工在环境美学、城市规划发展、社工服务、居民动员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以此初步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理论及实践经验的社区治理规划师队伍。

随着日常工作推进,10个社区的社工规划师综合民情调查和实地走访,提出了本社区中10个亟待提升的点位。规划师从专业角度,一对一指导社工规划师运用理论知识,综合美学体验、居民特点、政策法规等,研究制定初步治理方案。随后,一起积极组织居民议事协商,从色彩、布局、理念、可行性等方面同居民讲清楚、说明白方案设计缘由。不仅居民们体会到小小一处改造受到多少局限,蕴含多少巧思,社工规划师也通过实践体会到,社区环境美化不是一个个零散的项目,而是将设计应用于人的“一盘棋”。

目前,空白的墙壁变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彩绘墙,破败的公园变身成为居民每日光顾“打卡”的休闲广场和议事花园,10处小而美的改造已完成,小区换新颜,社工有成长。

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规划师成“社区一分子”

规划师多了志愿者这层身份,与社区产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结,由“外来人口”逐渐融合为“社区一分子”。通过主动参与社工们的日常走访服务,了解社情民意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大有提升。比如,规划师志愿者不仅发挥专业所长,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设计海报、易拉宝,更是同居民志愿者共同清理社区绿地、楼前屋后,用年轻人的热情活力感染着每一位志愿者,起到青年示范作用。此外,规划师志愿者还与社工共同走访楼长,了解发现楼内居民老龄化程度极高,但部分楼内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于是采购10米防撞条安装在楼道关键处,修补破损画框、拆除老旧黑板,避免伤人。在实施社区议事点位外围环境提升过程中,规划师志愿者突然发现议事房屋屋顶漏水,立刻主动反馈给社区和街道,经协调后获得维修渠道,实现了变“服从执行工作任务”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一年来,规划师志愿者和社区一起走访调研,参与到居民议事协商,组织各项活动,不仅打响了社会组织知名度,更学会以“治理者”的角度关注很多不起眼的细节,有了主动发现意识,实现了变“服从执行工作任务”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安贞街道将不断促进专业规划师发挥能动作用,将“社区成长伙伴计划”作为长期的社区治理模式,在陪伴社区破解难点问题、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助力探索形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朝阳区“社区成长伙伴计划”试点的成功和稳步推广,不仅为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提供了“朝阳样本”,也为加速社会智力资源与本土社区力量协同合作开辟了“朝阳路径”,下一步,朝阳区将在巩固和深化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面提质,形成可在更广范围内复制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新经验。

编辑:周雨婷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