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多岁的老人,将一年的时间平等分成三份,轮流住在三个女儿家。在大女儿家度过四个月后,被送到二女儿的家里,不曾想二女儿却来了个“空城计”,三女儿又不愿意提前照顾老人。这是2018年发生在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的一起家庭纠纷,老人该在哪里养老?最后经过社区调解,此事得到圆满解决。
九龙坡区司法局表示,运用“巡回调解+小蕾花开”模式,探索心理咨询服务与人民调解的融合模式,推动调解关口前移。通过在调解中重视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心结,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的司法行政服务,促进矛盾纠纷分类分级及时化解,让巡回调解和心理咨询成为社区居民倾吐心声的“树洞”。
工作人员在调解中
巧立遗嘱消除老人赡养难题
80岁的曾奶奶(化名)有四个子女,除去一位儿子因服刑原因无法赡养老人,晚年的曾奶奶跟着三位女儿过日子。三个女儿把一年平分为三份,每一份4个月三人分别接母亲跟自己过日子。
2018年4月30日,在大女儿家过满4个月的曾奶奶被送到二女儿在二女儿杨家坪的住处,却发现屋子里根本没人。原来,天气转热后,二女儿带外孙避暑去了,把赡养母亲的事情抛诸脑后了。虽然接通了电话,但二女儿表示自己回来不了,让大姐把母亲带回去,这让大女儿感到非常气愤,一怒之下把母亲丢在二妹家门口,自己走了。
老人孤孤单单地坐在门口,看不下去的邻居拨打了110。民警到现场,在了解情况后,先将老人送到救助站,结果救助站发现其不符合救助的范畴。最终,老人最后回到了黄桷坪街道。
王婉玲作为调解员,接待了满心绝望的老人。为了尽快让老人回家,王婉玲拨通了三女儿的电话。尽管母亲无家可归,但她的态度依旧是:“签了协议的,该二姐养,就应该她管,我不管。”
王婉玲感到,关于老人赡养的调解,还需要想别的办法。老人告诉王婉玲,自己还有一套房子,再不行就送回自己家算了。“我不跟谁,我也不跟别人添麻烦。”
通过聊天,王婉玲了解到老人有一套房子,每月还有1000元多养老金,自己的生活完全够了。跟着女儿,每个月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喝粥、吃咸菜。想吃肉,女儿以“肉吃多了血脂高”为由拒绝了。
“老人过成这样,就算跟着回去,也不一定是好事。”在彻底了解老人情况后,王婉玲有了想法:“老人家,您这些女儿如果不赡养您,就是不孝。您有房子,要不立个遗嘱吧?遗嘱具有法律效力,但也是可以更改的,今后谁再这样对您不管不顾,房子以后就不分给她们?”
“要得!要得!”曾奶奶万万没想到,那套平时自己名下的房子,关键时候起了作用。
在街道“黄桷巡回调解室”律师的见证下,街道以短信的形式很快将在重庆的大女儿和三女儿通知到了现场,母亲的遗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两位女儿只字不提“分期养母”的事情,都主动说,先把妈妈接到自己家去。
临行前,王婉玲还特别叮嘱两位女儿,老人家喜欢吃肉,就算不能顿顿给老人吃肉,也要保证她的营养。“否则,虐待老人,也是违法的。”
“好!王老师,你放心,她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肯定对她好。”那一别之后,老人的晚年生活也因这份遗嘱,得到了保证。
黄桷巡回调解室到社区倾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耐心调解化解潜在暴力矛盾
2019年7月17日9时许,当地派出所接到报警辖区住户杜某某电话称,邻居张某某(化名)自家门前挂了一只血淋淋的死鸭子,鸭脑壳被砸得稀烂,血肉模糊。死鸭子旁边,还扎了一把菜刀,张某某称,要“弄死”杜某某。
为啥邻居关系如此紧张?
原来,杜和张两人都是外来打工者,目前租住在黄桷坪三角道社区,杜某某是开三轮车的,张某某在农贸市场弹棉花,两家人原本关系不错,又来自于同一个村,结果因为杜某某与张的妻子杜女士发生不正当关系被张某某知晓后,将两家人的关系降至冰点。
2019年7月16日中午,尾随妻子来到杜某某住处的张某某不但和对方发生肢体冲突、打伤对方头部,还砸坏了他停在楼下的车,扬言要杀死杜某某。
派出所出警后,以威胁他人人身安全为由,将张某某带回派出所,开展询问并留置,派出所在征求了双方当事人意见之后,申请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调解中,“小蕾花开”工作室的调解员王婉玲围绕着双方当事人对不正当男女关系是否存在、是否有证据、对未来自己婚姻家庭的走向进行把脉。妻子杜女士认为丈夫忙于经营生计、忽略了她的感受,在王婉玲的耐心开导下,三个人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道德层面、伦理层面以及亲情层面,王婉玲逐个抽丝剥茧地分析他们这起纠纷存在的问题,从双方家庭关系及婚姻关系开展心理咨询,修复两人的婚恋关系。
一次咨询结束后,调解员还根据测评结果和咨询过程进行分析,依据测评对象敌对指标高、情绪稳定性差、掩饰性强、生活技能欠缺,缺少经济来源等情况,向派出所、社区提出暴力预警,建议加强回访,并预约下次咨询。
通过多次咨询,调解员最终从双方婚恋观、责任感、亲密关系等方面入手修复了张某某和妻子杜女士的家庭裂痕,最终夫妻双方逐渐将心放回家庭,这起社会矛盾也以圆满的调解画上句号。
调解员薛永义退休前是黄桷坪派出所的民警,今年65岁的他,在黄桷巡回调解室工作5年,调解无数的纠纷,也看过不少的离合悲欢。
2018年,一家五兄妹因为父亲的遗产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原因是没有工作的五弟以自己照顾父亲最多为名,要求多分遗产。
在走访中,薛永义了解到,去世的老人是一位南下干部,退休后,五个子女都对老人有所照顾,而五弟由于没有工作,一直靠吃低保为生,在老人去世之前,更是跟着老人生活。
老人去世后,留下拆迁房近百万元的拆迁款、17万元的抚恤金,原本还沉浸在悲伤中的几兄妹,因为遗产如何分配的问题,开始争执起来。“事实上,大哥、二哥、三姐、四哥对老人都很孝顺,都经常去看望老人。”调查的结果让薛永义感到棘手,如何分配才能公平?
一家五兄妹第一次心平气和地坐下来,面对父亲留下来的遗产,薛永义动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让老人离开了还不安心。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前面四个兄妹,每人分10余万拆迁款,老人的抚恤金,每人分2万元,剩下的钱全部留给五弟。
“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为了大家庭的和睦,大哥和其他几兄妹的意见是,希望五弟能过上稳定的生活。”薛永义说,日常调解中也因为有这样“仗义”的哥哥姐姐,才让结果变得圆满。
经薛永义(左三)和王婉玲(左四)在工作中
律师定期值班居民有问有答
黄桷坪街道下辖9个社区,分别是九龙湾社区、新市场社区、三角道社区、五龙庙社区、滩子口社区、唐家湾社区、黄正街社区、小湾社区、邮电支路社区。
日常生活中,赡养问题、抚养问题、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居民都能就近去找定期值班的律师免费咨询。
以唐家湾社区为例,值班律师周隆智接到不少老人关于房产的咨询。“有的老人有几套房产,写在自己名下的,子女赡养老人后,非要老人把房产过户给他们,过户容易,但可能就会失去养老的‘砝码’。”周律师通过“小蕾花开”调解的一些成功案例,对于需要过户的需求,多数都会建议老人以“遗嘱”的形式,让子女心中有个“安慰”,让老人养老有所依靠。
目前,黄桷坪街道设立了1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了及时解决居民的法律问题,每个社区还设计了《律师坐班签到表》《律师工作日志》《登记表》等表格,便于律师记录工作内容。
街道还聘请了专职人民调解员建立了调解志愿者队伍。为了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按照“分组协作”的原则、把相邻3个社区划分为一组,调解能力强的带动调解经验少的,互相支援、互相学习,提高调解成功率。
同时,辖区内发生的调解纠纷案件为例,通过“以案说法”及“技巧培训”的方式,提高调解员的调解技能。还对辖区内即将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预判,提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通过长期的学习培训,辖区调解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调解员自身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解决问题,必须反复聆听当事双方的意见和建议
新闻延展:
巡回调解加心理咨询
这招“1+1”让居民变得省心
鲍敏是黄桷坪街道政法书记,这样一个居民加流动人口接近9万的社区,如何让大家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生活,是街道的重要工作。
鲍敏表示,2015年,“黄桷巡回调解室”正式成立以来,调解员队伍不断充实和丰富,配齐了5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组建了含55人的“人民调解员骨干智库”和227人的“人民调解员信息库”。2019年,九龙坡区司法局与辖区街道联合在街道办事处和邮电支路社区成立“小蕾花开”心理工作室,配备坐诊值班咨询师3名、社区心理服务工作者12名。
九龙坡区区司法局表示,这种探索心理咨询服务与人民调解的融合模式,推动调解关口前移。通过在调解中重视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心结,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的司法行政服务,促进矛盾纠纷分类分级及时化解,力争达到调解过程、结果让群众满意的目标。积极整合专职人民调解员和社区心理服务两支队伍,开展工作培训29次,覆盖232人次。为辖区群众、机关干部和师生及家长共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讲座6场,覆盖736人次。
鲍敏说,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黄桷巡回调解室”专职调解员“巡回”到各社区对复杂案件“再调解”,确保“一般纠纷不出社区,复杂纠纷不出街道”,就地化解矛盾于居民家门口。对疑难棘手矛盾纠纷开展“双管齐下”调解,由“小蕾花开”工作室同步开展心理疏导服务,找准纠纷当事人的心结,稳妥化解矛盾,确保案结事了,纠纷不反复。在依理依法调解中,注重“以心换心”,不局限于化解矛盾,更力求安定人心。
编辑:周雨婷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