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社区青少年救助 首创“救助顾问”模式

 时间:2020-09-03 23:26:46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体重200斤的残疾女青年,因父亲过世遭受打击一蹶不振;多次被父母抛弃的一个少年存在心理障碍,辍学在家;还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儿童只能靠爷爷奶奶抚养,老人能力有限,孩子没地方上学……

这些身世不幸的青少年群体,因只要有监护人,就不能成为受到民政部门救助的“困难群体”。而在上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通过大数据精准计算,社区救助范围扩大了,在一些试点社区配置全国独有的“社区救助顾问”,为困难群体提供全程式、陪伴式顾问服务,并且救助的目标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

“真正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从过去的‘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说,近年来,上海民生保障政策网日益织密,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有一群“沉默的少数”不了解政策、不知道政策、享受不到政策,上海由此探索救助顾问制度的设立。

从“人找岗位”到“岗位找人”

家住上海市徐汇区的应届毕业生小张,没想到自己“未就业”的状态会被街道和社区里的“阿姨们”了解到。她们多次上门为他介绍工作、推荐就业岗位,小张终于在今年7月找到了工作。

在徐汇区“一网统管”平台上,民政局干部打开“情形找人”功能,输入“低保”“出生年份”等信息,就能筛选出全区153个有应届生的低保家庭。根据这一信息,居委会社工上门核查后,确定40户家庭的子女确有就业需求。像小张一样的毕业生,被纳入网格协同处置平台,多部门为他推荐工作机会。

200余人徒步云南石屏县异龙湖 为农村“希望卫生间”筹款

而在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社区救助顾问也了解到22岁女孩陈姗(化名)的遭遇, 她患有多种疾病,体重达200斤,父亲去世深受打击。社区志愿者把小陈的情况上报给社区救助顾问,特别为她申请了多项政策救助,减免医疗手术费用等2.5万元。

小陈手术后体重恢复正常,在顾问的帮助下学习了美甲技能。如今与一名小伙确认恋爱关系,揭开了新生活篇章。

新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高韵添从事社工工作18年。她介绍,像陈姗这样的女青年,就是社区救助顾问需要寻找的“沉默的少数”。“我们乡镇9.7万人口中,只有630人是低保、特困人群,但残疾、高龄失独老人、不能自理青少年等人群有6500人。”高韵添说,对这一群体的帮助,对他们而言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令高韵添高兴的是,今年她服务的相对贫困青少年家庭中,有考上研究生的、考上市重点复旦中学的,也有不少人家的孩子找到了工作。

“这是一种阻断代际贫困的成果,不同于直接给现金的帮扶。”高韵添说,每当看到贫困家庭子女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她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

致力于 改变老子、儿子、孙子代代吃低保

“社区救助顾问”的价值,不仅是“找到困难群体”,而是要真正成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为困难群体提供全程式、陪伴式顾问服务。

上海市长宁区共设有195个社区救助顾问点,并配备专业顾问300人,可以就近帮助困难群体分析现状、诊断问题、提供指引、链接资源,“按照‘一户一方案’原则,设计专业救助计划。”李勇告诉记者,上海民政部门意识到“发钱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要把现金救助,逐步转变为发展性救助。”

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魏卿进行工作数据统计时,拉出了一份全市低保名单,这上面排名越靠前的人,吃低保的年限越久远。他惊讶地发现,那些吃低保年限约20年的、排名前10的低保户中,竟然有一个70后、一个85后和一个出生只有1个月的小孩。

“10户中,确实有那些老弱病残的、没法工作的,但也有从老子开始,儿子、孙子都吃低保的家庭。”魏卿萌生了一个愿望,即利用大数据系统,找到这些家庭,主动提供服务,“为他们改变现状,要助力一把。”

一些青少年家庭群体,则成为“顾问”们的重点救助对象。

家住江苏路街道的初中生张凌凯(化名),与父母及祖父母蜗居在一间老式公房里。父亲身体有病,就业困难,母亲为临时工。针对小张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厌学情绪的状况,社区顾问为其定制了陪伴式服务支持方案,定期与其交流,他与青少年社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大学生家教每周对他进行课业辅导,现在他的学习劲头上来了,还当起了班干部。

科学施策 探索救助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据悉,上海的“社区救助顾问”更着重于科学施策,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价值。从“顾问”的人选、培训,到“顾问”可以使用的“资源手册”,再到扶持全程的“轨迹化”管理,长宁区模式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具有复制价值。

顾问来源既有社区窗口的专职人员,也有由社区骨干志愿者和第三方机构社工组成的专业人员,他们人手一套“政策包”和一套“资源包”。“政策包”里,除了“现金救助”,还要可以为救助对象申请的政策文件;“资源包”则是一项创新,里面有包括爱心企业、群团组织、基金会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及联系人,每家单位提出愿意帮扶的领域、提供联系人,“顾问”可以根据需求找不同的人对接。

上海的社区救助,融入大数据“智慧”。长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章维告诉记者,对于需要救助的群体,实行“评估先行”。上海独创了一套多维救助评估系统,输入教育、就业、身心状况、社会参与以及青少年等多维度条件,可以科学评估其为高度、中度还是低度困境,并精准识别致贫原因,为其匹配相应的服务。

“前期数据分析,结合调研;中期进行轨迹留痕管理,及时调整救助措施;后期进行成效评估、分析。”章维说。

9月1日,长宁区华阳路街道7岁自闭症儿童张雪(化名)在救助顾问的帮助下,入读一所特教学校,这让她的妈妈燃起了“孩子可能融入社会”的希望。在新泾镇,因家庭困境受到救助的初中生韩佳,开始重新规划人生,立志考进大学。在上海,很多为困难家庭青少年免费补课的大学生、研究生,也是得到社区救助改变命运的年轻人,并把爱心与志愿服务传递下去。

编辑:周雨婷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