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精准、立体、全民、依法防控
本市以首善标准筑牢社区疫情防控“首道墙”
2020年1月26日,石景山区八角中里社区党委书记李美红(右)在小区北门为居民办理出入证(受访者供图)
石景山八角中里社区书记李美红“火”了。今年4月,她受邀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社区防控经验。
李美红讲的是身边的防控故事,却也从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解析了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的防疫“密码”。
北京作为首都,是国家的心脏、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人口多、构成结构复杂、流动性强,防控任务艰巨。
从最高等级应急响应到常态化防控,北京市始终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坚持科学、精准、立体、全民、依法防控。6.37万名社区(村)工作者,与市区下沉干部、社区党员、社区民警、物业工作人员、居民群众守望相助,以首善标准筑牢社区疫情防控“首道墙”。
科学、精准防控
筑牢疫情防控“主阵地”
李美红所在的八角中里社区有2444户、7000余名居民。打年三十起,她就和社工们脚不点地地摸排,建立起辖区住户信息台账,为科学防控筑牢基础。
不仅靠敲门走访的“土”办法,八角中里社区还率先采用技术手段,安装智能人脸识别、测温系统,为居民办理电子出入证,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
八角中里社区“人防+技防”的做法是全市社区防控的缩影。
为织密疫情防控“基础面”,全市社区(村)通过卡口登记、上门走访、电话询问、微信联系等方式,地毯式摸排800余万户。同时各区统筹研发智能机器人语音外呼系统、可视门铃等,提高居家观察人员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开发“疫情跟踪数据报送系统”,对排查数据做到规范填报、实时跟踪;依托“京心相助”“北京健康宝”等小程序,实现外地返京人员自主登记信息直接入库,14天观察期动态管理。
防控注重全面铺开、不留死角,更强调精准指导、分类施策。
本市构建起市、区、街乡、社区(村)四级组织体系,建立工作协调、信息报告、例会调度、专题协商、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每天专题调度、研判形势、推动落实。制定下发《居家观察指南》,指导规范做好居家观察工作,对高风险人员组织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针对无物业、无安保、无封闭“三无”小区、城乡结合部人口倒挂村等防控难点地区,还开展专项督导指导,推动落实防控要求;对未返京人员1000户以上的54个社区,充实工作力量,强化居家观察人员服务保障。
发动全民防控
形成合力防控“共同体”
“防控任务不轻,多亏了这些‘最强’外援。”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书记吴祥明点赞的是增援社区的市区下沉干部。作为典型老旧小区,韶九社区租户多、人口流动大,12个社工连轴转仍显吃力。市区机关干部的下沉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为充实基层防控力量,市区两级选派7.4万名干部下沉社区(村),统一编入社区团队,全天候参与疫情防控。全市7120个社区(村),实现至少一名区直机关干部、一名街道干部、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派驻包联全覆盖,大大减轻了基层负担。同时,物业服务企业也被纳入群防群控工作体系,16.1万物业工作人员、保安昼夜坚守。
干部下沉带了好头,党员也冲锋在前。
“党员顶岗一日、社工轮休一天”活动一经发起,就受到积极响应,18.9万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统一编入一线防控团队,参与人员排查、重点人员管控、巡逻值守等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历来古道热肠的北京居民群众坐不住了,“共治”这一北京基层治理的鲜明特色在特殊时期更加凸显、守望相助的底色愈发浓烈。
全市数十万楼门长、热心群众主动参与进来,“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石景山老街坊”等红袖标志愿者活跃在社区街面,百万党员干部、一线工作人员、居民群众构筑起社区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社区(村)党组织还牵头,运用党建协调委员会机制,把驻区单位发动起来,整合社区党员、社区民警、物业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四种力量”,实现街区、校区、园区、社区“四区联动”,凝聚区域合力共同抗“疫”。
立体、法治防控
实现防控工作“一盘棋”
朝阳区大西洋新城社区,韩国籍住户占三成。 2月底,韩籍人士陆续返京,朝阳区和望京街道办专门组成了转运组,去首都机场接回境外返京人员,点对点送至社区。“有时候飞机延误,社工也跟着熬,从凌晨一直等到天亮,为的就是不让这个闭环断链。”社区书记王玥直言。
望京街道大西洋社区党委书记王玥(右)在大西洋新城B区卡口值守(武亦彬摄)
为锁牢防控全闭环,全市防控工作形成了“一盘棋”,这就意味着社区防控的主阵地在社区,但绝不局限于社区。
为防止境外输入风险向社区传播,本市推动社区防控向前延伸,对所有从北京口岸入境人员和14日内从其他口岸入境进京人员,全部集中观察,全部做核酸检测。同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简化新国展现场评估环节,确保入境进京人员安全、高效从新国展集散点转运至集中观察点。
社区防控的触角还在向外拓展。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本市摸清了全市4672栋商务楼宇底数,还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商务楼宇疫情信息共享和“零报告”制度,将街乡、物业“双楼长”纳入全市商务楼宇管理体系,实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形成联防联控合力。
推动社区防控规范化、法治化也是本市社区防控的特点之一。防控手册、防疫知识宣传海报、横幅标语、微信直播专题讲座、普法广播……宣传疫情防控法律知识的内容随处可见,有效引导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为依法防控营造了良好氛围。
注重普法,更严格执法,本市加强执法保障,调动4000余名民警下沉社区,编入社区网格、直接参与社区防控工作。对拒不执行防控措施、故意隐瞒境外旅居史、病情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自1月23日以来,共查处造谣传谣、闯卡、打人等涉疫情嫌疑人755人,其中刑事拘留156人。
编辑:周雨婷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