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区治理现代化,新型生活形态社区如何破题

 时间:2020-06-08 09:15:00来源:中国小康网

“新型生活形态社区治理模式的打造,是鑫远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良性互动的一次先行探索。” 6月6日,鑫远·太湖健康城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会在湖州市太湖旅游度假区召开,《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在会上这样说道。

继以健康城为典型代表的“新型生活形态社区”在湖州正式发布后,为进一步指明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赖惠能率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授、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王景玉,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会治理研究所主任马良等专家团队一同赴太湖健康城进行调研。

而就在同一时间,刚刚在湖州召开的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也传递出了鲜明信号,在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市场之手”正积极发挥作用。“健康城的打造,正是契合时代背景的‘顺势而为’。”研讨会上,集团副总裁兼湖州公司总经理贺韧对其背景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详尽阐述,并再次明确“三年成形象,五年出规模,八年树标杆”的企业目标。他表示,健康城符合产城融合、医养结合、产教融合三个基本元素。“医疗、养老、教育是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而这正是我们的核心产业。”

在贺韧看来,健康城所构筑的产业不仅有社会价值,同时又具备了经济价值。“单纯从人们体验和未来生活形态而言,健康城就是典型的‘未来社区’模式。它所提倡的新型生活形态社区的构建,能满足居民各方面的需求,这正是鑫远要打造的一种理想生活居住模式。健康城的社区治理不只承担了开发建设职能,更承担了健康运营的职能。而如何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这就需要各位专家来建言献策。”

事实上,结合“健康中国”和老龄化趋势的大背景,《小康》杂志为了寻找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也将目光瞄准了大健康产业,并对鑫远·太湖健康城的运营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多次考察调研后遂于2018年将其纳入“中国生命小康指数”的勘测点和调研基地,同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以作更深入的研究。

去年4月,在“2019中国生命小康指数发布会暨南太湖健康养老研讨会”上,新型生活形态社区课题正式发布。课题组认为,不同于人们对传统社区的基本认识,位于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鑫远·太湖健康城,是一座以医养为需求点,建立在产城融合基础上,通过提供中国老龄化解决方案和全龄健康生活服务体系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实现生命、生产、生活同频共振的“未来社区”。

在此基础上,应如何提升新型生活形态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提供社会服务获得企业效益,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经营理念,新型生活形态社区的构建,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情怀。”王景玉认为,新型生活形态下的未来社区治理,是对现代社区治理进行优化或改革,一方面要植入现代化、智能化理念,另一方面在社区党建上可以作新的探索,同时在配套设施上适度超前、避免资源浪费,“未来,在立足国情、市情的基础上,新型生活形态社区也可以接轨国际,保持理念领先的进度,形成可复制的样板。”

马良对健康城的生活形态和超前立意同样表示肯定,在他看来,接下来第一要制定专业化服务方案,尤其是住户入住后社区的复杂化程度会急剧增加,这就需要制定专门的方案进行应对。第二,要积极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基层社区建设不能简单停留在空间聚集,而要注重社群化,因此可通过打造品牌型群体社区,进行优先布局,提高社群粘合度。第三,要制定未来社区服务标准化,树立服务标杆,实现专业服务机构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

“事实上,我们应基于未来的视角来看待当前的事物,这样才能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赖惠能从三个视角进行了解读,“首先从宏观视角来说,社会治理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厘清政府、企业、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借鉴国际理念,通过引入企业、NGO等组织,合理配置三者职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的治理模式。

其次从中观角度来说,新型生活形态社区事实上正在引领和倡导一种生命、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社区治理模式,包括浙江鑫达医院等一系列配套,鑫远•太湖健康城产城融合、半产半城的特征意味着“三生”业态的并行,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从微观角度来说,未来的社区治理在硬件上要实现最基本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基础建设,在软件上要以人为本、形成有温度的生活服务体系,“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灵魂,即当前健康城倡导的慢运动生活方式,并以此为引领,打造一个有品牌、有理念、有标准、可复制的社区治理现代化模式。”

编辑:周雨婷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