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雨为解除医学观察的小女孩测量体温
东莞阳光网讯
“宝宝,拜拜!”“来,跟护士姐姐说拜拜。”稚嫩的小手向李夏雨挥动着...日前,一个家庭在厦岗社区医学观察点完成14天的医学观察。李夏雨协助他们搬好行李后,目送他们离开。近2个月来,她前后送别了近175名医学观察人员。每送别一位,她便觉得心里少了一分担忧,多了一分踏实。
挥手送别解除医学观察的一家人,看着他们的笑容,李夏雨不禁喜上眉梢
百里驱车返长安
32岁的李夏雨来自广东湛江,怀着对珠三角的憧憬和对护理工作的热情,2011年来到了长安镇,成为长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厦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护士。
参加工作近十年以来,今年的春节最让李夏雨难忘。1月25日(年初一),她接到单位要求即刻返回上班的电话,她二话不说百里驱车返回长安,并主动向镇社卫中心请缨出战一线抗疫工作。
李夏雨说:“长安征集援鄂医疗队成员时,我曾想过报名参加。但可惜的是,征集要求为呼吸科医护,我没有呼吸科工作经验。后来,我就到了社区的医学观察点,成为了值勤护士。”
李夏雨与社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人员的合影
投入医学观察点的医护工作后,李夏雨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每天巡查房间、测量体温、记录健康情况、采集咽拭子、心理疏导等,平均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李夏雨时常感叹,她要从一个全科护士变成“全能护士”了,在关注医学观察人员的身体状况之外,关注他们的起居饮食、回应他们的日常诉求、安抚他们的情绪等也是重点工作。李夏雨表示,与他们成为朋友,才能更好地做好心理疏导、情绪安抚工作。
李夏雨记录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状况
摸着石头过河
在医学观察点,李夏雨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挑战。初来乍到的几天,她几乎都处于失眠状态。她坦言道:“我有临床护理工作十余年经验,但从来没面临过类似的问题。医学观察人员的日常诉求很多,我每天都在思考怎么去回应他们的诉求、安抚他们的心情。”
李夏雨上门为医学观察人员测量体温
于是,李夏雨“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了“朋友式服务”,成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据了解,李夏雨有一本私密的笔记本,上面详细地记录着每位“朋友”的需求和心理情况。每一次沟通,每一声诉求,都被她记在本上,刻在心里,然后想方设法、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
很多返莞人员从家乡带了鸡、鸭、鱼等食物,但医学观察点房间内没有冰箱,不方便存放。遇到这些问题,李夏雨便去买了米酒,方便他们腌制保存,免得浪费了食物。如此举手之劳,获得了医学观察人员的称赞,让她感到欣慰。
李夏雨与网格员倾听初来“报到”人员的诉求
“成年人还是比较好沟通的,他们的一些生活问题可以通过冷静思考后得出解决办法。小孩子的话,思想还不够成熟,情绪比较难控制,因此工作难度比较大。但这不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理由,我是一名护士,同时也是一名母亲,对待孩子,我深有体会。”李夏雨说。
涛涛(化名)是医学观察点中李夏雨印象最深刻的一名孩子,刚来医学观察点不久,涛涛总说要回家,想上学。李夏雨感觉到孩子的不安,她就想到,自己的孩子也跟他年纪相仿,或许可以用安抚自己的孩子的方式去安抚他。李夏雨便送给涛涛一些卡通花纹口罩、童话读本、小玩具和学习道具,并且通过写信、画画和他交流。在李夏雨“母亲”般的关怀下,涛涛逐渐打开心扉,安稳地度过了医学观察期。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从年初二至今,李夏雨一直在连续作战,没有休息。当别人问她,这样的工作强度是否能挺住,她都是微笑地回答:“身负重任,没有喘息,也不能回头,我必须挺住!一定能挺住!”疫情就是战情,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一线上,有因为医护工作的危险和繁重而感到烦躁,有因为医学观察人员的各种诉求而感到乏力,有因为不得与家人相见而感到焦虑......一轮工作下来,既是心理的磨砺,也是体力的考验。即使如此,她依然没有喘息,没有停下,而是一直在向前走。只要疫情不结束,她就会一直在医学观察点战至最后。
李夏雨是无数一线工作人员的缩影。在“疫”路上,正因为有她们勇往直前,“疫”战到底,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负重前行,才让我们有了“战必胜、疫必退”的底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李夏雨坚定地说。
从严寒末冬,到现在花满枝头,李夏雨始终恪尽职守,站在长安抗疫最前线,默默地付出着。正如她的名字所言,“春风化雨暖透我心,夏风化雨生机欢欣”,这名白衣天使温暖了医院观察点内人员的心,同时也影响了社区其他工作人员。让我们坚信,在李夏雨等许多一线工作人员的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之下,必能守好长安的疫情“防护墙”,一起打赢这“疫”战,迎来真正的春暖花开!
编辑:周雨婷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