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键时刻,更显使命担当。春节以来,全市1400余名村居(社区)书记坚守在岗位上,做好一方百姓 “主心骨”,疫情防控“一面旗”,脱贫致富“带头人”——使命如山 初心如磐)
宿迁网讯(记者 张云 通讯员 沈晶晶)他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守护着一方平安;他们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当好“指挥员”“管理员”“服务员”;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他们的名字叫村居(社区)书记。
关键时刻不乱阵脚,危急关头更显担当。春节以来,我市1400余名村居(社区)书记闻令而动、挺身而出、扛旗而上,成为基层群众的“主心骨”,疫情防控阵地的中流砥柱,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近日,记者走近这群基层干部,聆听他们的故事。
“芦蒿”书记闫斯平
“不管怎样都要保住老百姓的钱袋子”
微风吹来,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芦蒿清香。3月15日上午,宿豫区陆集镇利民社区芦蒿种植大户谭家元正为芦蒿大棚盖遮阳网,说起头茬芦蒿上市的情况,他忍不住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往年春节前后,芦蒿都是菜市场的宠儿,10块钱一斤常常供不应求。”谭家元说,他家种植了30亩芦蒿,每年春节都能赚不少钱,但今年疫情突然袭来,让他措手不及,道路管控、饭店关闭,芦蒿从畅销变成滞销,由于芦蒿的收割期限特别短,谭家元和其他蒿农都急了。
“大家放心,我们既要防控好疫情,也要把芦蒿卖出去,我一定会帮助大家把损失降到最低。”就在蒿农们走投无路时,村里的“主心骨”、利民社区利民党支部书记闫斯平的一席话,让蒿农们心里踏实了一些。
利民社区共有芦蒿2300亩,亩产芦蒿1000斤左右,头茬芦蒿大部分在春节前已经收割、销售出去了,在疫情最关键的时候,还有400亩、40多万斤芦蒿没有收割。为了打开销路,闫斯平积极联系熟悉的商贩、农贸市场负责人,同时通过利民芦蒿土地合作社建立起了“生产+销售+配送”一体销售模式,合作社以5元每斤的价格收购蒿农的芦蒿。
2月3日上午,一篇以《急!十万斤利民芦蒿,需要您的帮助!》为题的文章“刷爆”了宿迁人的朋友圈,这篇文章让各类订单纷至沓来。
订单有了,可各地的物流公司都暂停营业,如何把芦蒿送到客户手里?由谁来送?陆集镇80多名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利用下班时间,充当起临时“配送员”,给家住附近的预定户配送芦蒿。可是有些较偏远的乡镇或者是较大订单,依然无法解决配送问题。此时,年过五旬的闫斯平既做疫情防控“战斗员”,又做芦蒿“配送员”,他自己开着货车,将芦蒿一一送到客户手中。
由于一些乡镇比较偏远,每次送货都要大半天甚至一天时间,闫斯平就带上方便面或自家做的煎饼,路上渴了就喝矿泉水。二十多天时间里,闫斯平通过合作社销售芦蒿20多万斤,另外20多万斤由蒿农们通过闫斯平打通的销售渠道,全部销售一空。
头茬芦蒿卖出去了,疫情形势也有所好转。近期,利民社区第二茬芦蒿也顺利上市,闫斯平并未放松,他时刻关注着社区芦蒿销售情况,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蒿农守护好“钱袋子”。
“微笑”书记李培荣
“我就是社区的小班长”
“叶阿姨,疫情形势虽然好转了,但是还是得警惕,到人员密集的地方要戴好口罩。”3月14日上午,在宿豫区江山国际花园小区,豫新街道江山社区党委书记李培荣再次来到低收入户叶荣老人家里,给他们送去了消毒液和口罩等物品。
“嗯,我们听你的,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去了一定戴口罩。”叶荣老人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单独居住,儿女不在身边,春节以来,李培荣隔三差五就到她家关心他们生活状况,还经常将蔬菜、肉类买好了送给他们,让老两口心里暖暖的。
“我就是社区的小班长,任务就是为群众服务。”李培荣笑着说。今年52岁的她已经担任了15年的社区书记,近几年,她带领江山社区干群不仅成立了享誉全省的“俏年华”文艺宣传队、舞龙队,建成了为300余名老人服务的居家养老中心,还创设“三来一加”城市创业客厅、社区家政服务公司,每年为社区创收近20万元,让江山社区旧貌换新颜,成为了宿豫的一张名片。
春节以来,李培荣亲力亲为,带领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刚开始,有些居民很焦虑,这时候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安抚他们的情绪是最重要的。”李培荣将疫情防控知识提炼成“江山社区防疫6条”,即“勤洗手、勤消毒、佩戴口罩;不聚餐、不应酬、拒绝野味”,十分符合群众的口味。
“江山社区下辖9个居民小区,居民人口多,李书记被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居民骂过,被隔离人员指责过,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情况,不管多辛苦,她都像以往一样,微笑面对。”江山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楠说。
正月十五是李培荣的生日,亲友们纷纷在微信群里祝她生日快乐,而她从早忙到晚,晚上11点多才来得及回复亲友们的祝福。接近凌晨12点时,和她一起加班的社区干部无意间知道当天是李培荣的生日后,为她唱起了生日歌,给她泡了一碗方便面。李培荣流泪了,她面带微笑许下了愿望:疫情早点结束,大家都健健康康。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李培荣开始将精力放在社区群众返岗就业上,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她挨家挨户走访,帮助群众介绍工作。目前,江山社区城市低收入户已全部返岗就业。
“女高音”书记熊月乔
“守护好村民健康,也要让村子更美更强”
“大家尽量不要聚在一起,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赶集、去超市的时候还是要戴好口罩……”走进泗阳县临河镇西稍村,时不时能听到该村党支部书记熊月乔的“女高音”顺着小喇叭在传播。
作为一名90后,熊月乔已经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工作了7年,年轻的她勇敢挑起全村发展的重担,虽然她姓熊,但村民们都亲切地喊她“乔书记”。
春节以来,熊月乔每天一大早就出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大年初二,得知村民徐某从武汉打工回来,她亲自上门了解情况,要求徐某居家隔离14天。在隔离期间,她每天都打电话询问徐某的身体情况,并为他购买生活物资。
“病毒有多细小,防疫工作就得有多细致。”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增强宣传效果,熊月乔每天都拿着小喇叭,播放自编自录的“小广播”,在村里巡回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她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土话”,苦口婆心地劝导,村民们说,听到乔书记的“女高音”,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疫情形势好转了,熊月乔却更加忙碌了,除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她还稳妥地保障村里“三来一加”项目复工复产,及时提醒农户做好春耕春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农房改善工作……
“改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抓手,我们村的坑式旱厕是环境治理的最大难题,最近我们分三步走推进村里的‘厕所革命’。”熊月乔说,“三步走”的第一步是组织人员对未改厕的农户进行摸底排查,并登记造册,同时与农户沟通改厕的地理位置;第二步是对接改厕工人,合理安排时间为农户改厕;第三步,对于对接好的农户,第一时间安排挖机进行旱厕填埋。这“三步走”的策略,让西稍村在短短9天时间内,501个旱厕和所有的破旧猪圈全部填埋并复垦到位。
“作为村里的领头人,我必须冲锋在前,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谋幸福,让西稍村更美、更富有。”熊月乔坚定地说。
“动真碰硬”书记刘军
“两手抓、两手硬,带领群众奔小康”
隔离户情绪不稳定欲外出,他将车子开到隔离户家楼下,连续夜间值守14天;社区设立卡口,有人开车恶意闯卡,想进入社区,他站在车头前进行阻止,社区居民赞赏他是敢于动真碰硬的书记。他就是泗洪县大楼街道邓庄社区党委书记刘军。
作为邓庄社区的“大家长”,近年来,刘军推进建设了近2万平方米的创业指导中心、1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党建服务联盟”党建促治理路径,领办2000亩软籽石榴示范园,是名副其实的“双强双带”书记。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 在邓庄社区卡口,最早到、最晚走的总是刘军,每天早中晚三个人流高峰期,他坚持值守,泡面果腹,无特殊情况永远不会脱岗超过10分钟。他主动上门与武汉返乡人员见面,了解他们的活动轨迹和身体状况,并建立微信群,及时对返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并提供生活物资。
“有话好好说,如你现在回武汉,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不负责。”2月的一天,社区武汉返乡人员陈某因家庭内部矛盾,在居家隔离期间欲驾车回武汉,刘军苦口婆心地劝说,每天晚上都在陈某家楼下值守,直至他们居家隔离期满。
“两手抓、两手硬,现在,我们既要巩固好疫情防控成果,也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刘军告诉记者,邓庄社区“十三五”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有78户208人,2019年底100%脱贫。当前,他推行“一二一”工作机制,积极帮助低收入户返岗就业,“一”是核实核准每一个务工人口的基础信息,精准掌握低收入人口原务工地信息;“二”是成立两支帮办队伍,一对一与务工需求人员进行信息对接,并落实好人员健康随访。另外一个“一”是解决一批有就业需求的劳动人口就业问题,落实好“家门口”就业行动。
“目前,我们低收入户的返岗就业率已达94%,还有部分低收入户因要陪孩子读书,暂未返岗,等到孩子开学了,我们会积极帮助他们返岗就业。”刘军说
编辑:周雨婷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