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守护共同家园
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是一个老旧混合型社区,社区里老房子多,老年人多,很多老人都患有基础性疾病,帮助他们买药,要耗费王锐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党委副书记 王锐端:
二医院那边如果说都能开是最好的,如果二医院开不到的话,那就顺着走,一个是同济,还有一个是八医院。给患者已经买了差不多有70人左右的药品,就是光患重症这一块的,这个就是一些疑难杂症有一些药只能在医院去买的。
社区封闭管理后,新增患者数量迅速下降,社区内部已经安全了很多,对社区干部来说,买药是最危险的工作了。
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党委副书记 王锐端:
每天都要去跑医院,这个风险其实也还是挺大的,不只一点大,其实会有一种害怕在心里面。药单子在我手上的时候,我必须要买到,哪怕我买不到再想办法去买。药是患者救命的东西,因为他们本身现在这种状况的话,也是很困难的,所以你要想到他的心坎上去,还得心疼他们的钱。用钱多了,对于他们来讲,大家都不知道这个疫情什么时候过去,所以你要为他考虑更多一些。
买药这事儿其实挺复杂,既不能弄错,还要分清楚哪些是医保可以报销的,哪些是患者自费的。王锐端今年30岁,因为年轻头脑灵活,所以在分工上,主要负责线上线下物资的采购。这头王锐端在跑医院,那头社区书记雷莉华也在忙个不停,她主要负责物资分发和处理各种社区内部情况。这一天,来了一批民政部门针对困难老人的救助物资,雷莉华在忙着统计分发。
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党委书记 雷莉华:
把我们社区从103岁按年龄往下排,住在我们辖区的60个人排出来,空巢独居的我们就送上门。
社区里都是老房子,没有电梯,送物资都要人搬着提着爬楼梯,送几户下来,47岁的雷莉华好像有点力不从心。私下里向社区工作人员打听,记者才知道,雷莉华身体也有病,去年四月做了甲状腺癌手术。
临近中午,王锐端已经跑了三家医院,剩下的药,去两家大的药店补齐就可以了。
跟着雷莉华书记派发物资,记者被居民邀请,进了家。
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居民:
重症高血压,我是三高人员,这都是他们给我开的药,你看,糖尿病也有,你看我的药都是满的。冰箱也是满的。
老的老,小的小,虽然是特殊时期,但也不能将就,足不出户也要想方设法把生活过好。
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沈阳社区居民:
雷书记和小王书记那真是不错,你看他们给我们送来的菜,我们买的菜,物资都有的。你要什么肉啊,要什么鱼啊,怎么样高要求都不可能这样啊,但是居委会可以保证你有就行了。
疫情发生后,留在社区的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有5000人左右,社区干部只有12个人。从疫情初期帮助社区患者联系医院和床位,到后来应收尽收时协助有关部门收治患者,再到小区封闭管理后所有的日常事务,雷莉华没有时间休息,前段时间药也断了,还是副书记王锐端想办法给她买了药。
药买齐了,居民可以自己来取的,志愿者小黄做好登记,在把钱收下来。每次去买药,除了医保报销部分,其他的药钱,都是王锐端自己先垫付的。
邻里守望相助 一栋楼就是一个大家庭
在沈阳社区里,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在为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奔波,而居民对于他们的付出也是看在眼里。
总台央视记者还走进了另外一个社区,记录下的是居民们守望相助的故事。虽然各自宅家,但彼此的心却是牵挂着的——牵挂着邻里,牵挂着家园。
在武汉市辅仁社区的裕华公寓,5楼的居民吴正君和爱人、公公住在一起。一家三口的饭菜,都是她忙活。而每天中午,她总要再单独做出一份,这是给楼上的邻居余福云老人准备的。
吴正君:
它是新鲜菜的话,就每天都送。但是还要多吃一点的话,比方说煨汤,或者给他做蒸排骨,就两天送一次。
余福云老人今年90岁,儿子、孙子平时照顾他。疫情期间,俩人在基层工作,身处抗击疫情一线总不能按点回家。所以每次他们给家里备齐食材后,余福云老人就得自己做饭吃。虽然身子还算硬朗,但他做的饭菜种类就很简单。
余福云:
大蒜、生姜、洋葱,用醋泡起来吃。年轻人工作都很辛苦的,我要有什么事要什么,也打个电话要找他们居委会给我联系,就不让我出楼门了。他们说有困难我们给你解决。
孩子在外抗击疫情,老人在家需要照顾,这在邻里间都传开了。小区业委会提出主动帮忙团购、赠送爱心菜。住在楼下的吴正君就每天把老人家里的食材拿下来,用自家厨房做好了再送上去。
吴正君:
就是一个大家庭,有什么困难,只要你反映的话,一般都能够解决的。每个人没有什么抱怨的,都很自觉的,很支持你的工作,并且人家说一声你辛苦了、谢谢的,都很满足的。
就在这栋楼的11楼,出租户胡源聂弘父子俩是这个社区特别的一家人。胡源聂弘是在武汉念大学的宜昌人,1月中旬,他在武汉做一个小手术,爸爸专程从宜昌过来陪他,原计划待一个星期,没想到遇上了疫情。
△胡源聂弘
胡源聂弘所在的武汉第八医院成为定点医院,病人要提前出院。在酒店几乎全部停业的时刻,父子俩临时租了裕华公寓的一间房。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社区不仅没有拒绝他们,还为特殊时期的父子俩提供了人性化的关怀。
胡建明:
比如说首先上面做了登记,大家都不准出门,但是我们特殊情况,他还是允许我们去医院换药。我加入他们业主群,他们也没说你是不是业主就把你踢出来,你要团购东西,增加他们工作量,他们没有任何怨言。
和普通业主一样登记体温、团购食材,连爱心菜也有他们的一份。这种关怀让他们心生归属感。现在,儿子的身体已经康复,正在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而很少下厨的爸爸则每天在网上看菜谱,钻研厨艺,为儿子做饭。
在裕华公寓里,同一栋楼里的居民可能互相都不太熟悉。但疫情当前,社区的关心、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让大家感到小社区也是个大家园。
这些日子,“宅”成为了武汉市民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大伙儿之所以能“宅”得住,那是因为还有一些人在外面为大家跑腿服务。很辛苦,很累,但是,就像采访中一位社区干部说的,居民指望着社区,指望着政府,不管你能力有多大,你都要尽力去做。社区做到了,做好了,不仅仅是在解决居民现实的困难,更是让大家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武汉不愧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这句赞美,不只属于一线战疫者,同样属于宅家自我隔离的武汉人民。彼此间的守望相助,温暖善举,让一个个平凡的武汉人绽放出英雄的光芒。
生活不会暂停,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出力尽责。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武汉加油,齐心协力守护抗疫的成果,为全面彻底战胜疫情那一天早日到来。
编辑:祝玉娇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