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实际困难,市发改委会同市商务局等25个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刚刚,市发改委负责人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时透露,10条措施都是企业复工复产所急所需,从“食、住、用、行”4个方面为企业提供复工服务保障,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0条”制定背后:来自企业需求
这次“北京复工复产10条”与2月3日发布的“防控阻击战19条”、2月5日发布的“支持中小微企业16条”一起,形成促进复工复产的政策“组合拳”。
截至目前,本市16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报告规上工业企业2281家,已复工2028家、复工率达到88.9%、到岗率67.6%;全市4386栋商务楼宇,已复工4050栋,复工率达到92.3%、到岗率38.1%。
未来越来越多企业复工复产,防疫安全将排在首位。“北京作为首都,地位特殊、责任重大。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把落实防疫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督促企业落实防疫主体责任,抓紧抓实抓细健康检查、降低人员密度、落实检查抽查等各项防控工作,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疾控部门加强对企业在防疫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市发改委这位负责人说。
这10条具体措施其实来自企业的需求。针对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用工、住宿、餐饮、快递物流和上下游产业链物资材料供应等关键问题,经与各区各部门反复研究,提出保物资保用工保运输、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等一系列举措,打通复工复产的堵点难点,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
“今天发布实施的10条政策措施既考虑了为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又突出通过搭建平台、信息共享的机制解决共性问题,既强调发挥政府兜底保障作用,又注重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这位负责人说,市有关部门搭建了企业用工、防疫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用餐保障等方面的供需对接平台和协调机制,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对接服务。
食:2700余个餐厅推广团餐预订
“食”,就是服务好企业基本用餐需求。
相关部门在首都之窗公布并更新本市具有“点对点”配送能力的食材供应配送企业、蔬菜直通车企业名单,为企业提供常规配送或应急采购服务。分批推荐公布提供餐品外送服务的餐饮门店和具备资质的集体用餐配送企业名单,帮助企业精准对接餐饮服务单位,目前已组织100余家餐饮企业2700余个餐厅推广团餐预订,发布了64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名单和联系方式。同时搭建食材采购、团体订餐在线服务平台,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高效对接服务。
住:已建成未分配公租房变临时宿舍
“住”,就是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员工临时住宿问题。
本市鼓励市管企业全资、控股的经济型酒店以优惠价格为外地务工人员提供临时住宿服务,将内部培训中心作为集中医学观察点,市财政给予适度奖励。各区利用辖区内已经具备交用条件、尚未分配入住的整建制公租房(安置房),以低租金、短租期的方式为驻区企业提供临时宿舍、周转住房和集中医学观察点。
用:运送2735名农民工返京返岗
“用”,就是为企业做好生产要素保障。
相关部门努力协助企业采购防疫物资,建立口罩、体温探测仪等必备防疫物资市、区两级政府供应保障机制。对有防疫物资特定需求的企业,建立区行业主管部门对口服务机制,各区服务保障不足部分可向市物资保障部门申请补充。加大企业用工保障力度,精准摸排用工需求,协调安排开通专车、专列,目前已“点对点”协调开通77辆专车、8个列车专厢,从山东、四川、陕西、江苏等省运送2735名农民工返京返岗。
同时,通过“输出有组织、健康有检测、乘运有防护、到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保证了农民工“从家门到车门、从车门到厂门”安全顺利复工。推广“就业超市”急聘在线、“HELO共享用工”两个平台,解决暂时性用工缺口问题。引导医院体检机构在做好防疫前提下为企业提供员工入职体检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还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协调运行,系统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充分利用京津冀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推动京津冀区域内重点配套企业恢复生产。目前已通过该机制为本市重点企业协调解决津冀地区的300余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北京奔驰41家一级供应商已全部取得复工批复,京东方34家周边供应商全部复工复产。搭建产业链需求对接平台,服务企业发布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等供需信息。
行:快递、外卖可进社区无接触配送
“行”,就是保障物流通畅和复工人员便利出行。
本市组建包括100余家货物运输企业、1000余辆各类货运车辆的应急保障车队,为企业复工复产运输需求提供应急保障。保快递配送,允许和规范快递、外卖人员进入社区(村)利用无接触配送设施进行配送。指导快递、外卖企业相对固定各社区(村)配送人员,向社区(村)报备并办理出入手续。
同时,上线“北京定制公交升级版”微信小程序,推出“复工定制公交”,为企业提供线上预约、快速直达的定制公交通勤服务,已开通216条线路。完善慢行系统,加强对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清洁消毒,鼓励企业员工骑车出行。
编辑:祝玉娇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