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走访:新津县花源街道牧马山社区
2019年9月12日,牧马山社区“空间+ ”共创共享社区空间推介会召开,60余名代表和嘉宾共聚一堂,商讨如何打造居民满意的社区服务中心。几个月以后,一个集妇女儿童之家、青年创客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群众工作之家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呈现在居民眼前。
“这个党群服务中心的亲民化改造,就是我们空间场景营造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已实现28项便民服务下沉社区,链接天府市民云优化挂号就医、生活缴费等服务,基本实现居民办事就在家门口。”新津县花源街道牧马山社区书记刘衍芳介绍说,提起牧马山,大家的印象中都是高端住宅聚集地,然而,早期的牧马山社区由于数年的搬迁安置,一直面临着“散”(居民居住分散)、“低”(居民收入低、社区空间共享度低、居民参与度低)、“弱”(文化认同感弱)等问题。
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
对此,牧马山社区党总支以问题为导向、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营造社区党建、创业、服务、文化四大场景,推动多元共治,实现社区有变化、居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增进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营造社区党建场景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社区党建优势在哪?活力在哪?牧马山社区党总支统筹区域党建资源,与新铁投、北大资源等在地企业进行党建结对,推进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治理联抓6项合作。与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共建协议,达成“艺术街区改造”“社区特色商圈研究策划”等共建项目5个。
同时,为把分散多元的要素和主体凝聚起来,高度融合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搭建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真正将党建触角延伸进每幢楼、每户人家,社区开展了“党建引领+”行动,组建6支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示范岗5个、党员示范户10户、热心管家20个,引进津安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3个、孵化多彩文宣队等社区组织7个,成立社区公益微基金,开展微公益项目12个,提升了党总支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营造社区创业场景
助力社区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失地不失业,增收要致富,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为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社区主动对接保利、金科、龙湖等10余家在地房企,与房企签订用工优先保障协议;社区党员丁进松带头成立牧山劳务有限公司,介绍适龄劳动力到房企从事安保、绿化等工作;同时,针对高端房企临时用工需求,社区开办就业培训班3期,培养高端家政服务、水电设施维护等专业人才。2019年,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4.2万元,同比增长12%以上。
工要打,业也要创,如何才能调动居民创业积极性呢?牧马山社区积极实施创业场景营造,依托地铁10号线及TOD综合开发,联合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等高校资源,积极探索文创产业发展,打造“花漾新津·花源印记”文创街区、金科美食街区、优博·淘花源Young街区等特色商圈,加快太平洋影院等项目促建,引领居民投身餐饮、娱乐等三产创业项目。2019年,社区有45人注册了工商营业执照。“地铁通了,街上热闹了,我们可以自己做生意,不想做就租出去,租金也高了很多。”社区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产业场景营造带来的利好。
营造社区服务场景
引领品质幸福生活
日间照料中心给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办事有地去、有人找、办快点、少跑路。为了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牧马山社区紧扣全县“1+3+N”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打造社区智慧服务末梢场景,盘活闲置资源完成20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设置妇女儿童之家、青年创客中心、老年综合体、群众工作之家、法治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孵化社会组织2家,培育社会企业1家,提供托育、教育培训、理疗康复等方面的服务),初步实现居民办事就在家门口。
此外,大力推进邻里守望活动,积极构建专群联动模式,引导居民自发成立乡贤调解队、义务巡逻队、源源夜跑队,初步实现“家庭矛盾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楼、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
为了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社区新建绿道2.5公里,有效串联了柳河公园、白云寺、牧马山生态区,让居民能充分领略到搬迁开发后牧马山、杨柳河的别样风光;突出空间塑造,建成“桂花树下话诗茶”“牧童苑”社区微更新项目,打造“蔷薇绿廊”50米、“一米花园”30平方米、新增小游园、微绿地1100平方米;完善设施配套,引入奥北环保垃圾分类项目,建成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群宴示范点1100平方米、智能充电停车棚5个、公共晾衣区7个,新增垃圾分类桶10套。“说实话,现在真是太方便了,和城里没两样,还有山有水,我搬回花源来住是对的。”有居民经常这么说。
营造社区文创场景
增强认同塑造精神
花源镇是明蜀王后花园,素有鲜花之源的美称,牧马山社区有千年古刹白云寺,还有新津十二景之牧马秋成,更有历史悠久的隋唐窑址。近年来,牧马山社区以历史为根、文化为魂,联合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打造文创基地,成功开发“花漾新津·花源印记”文创街区等社区文创场景项目,随时随地让居民感受历史,留住乡愁。
文化既可以是高大上的,也可以是居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精神愉悦。为此,牧马山社区围绕新市民教育,将文化活动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廉心坝坝宴”“新二十四孝”等文化阵地,利用社区营造项目开展手工培训、蜡染、国学绘画等培训活动,利用高校志愿者队伍开展“手握青春传递温暖”“小手大创造、爱心伴国教”等文化结对活动,精心举办“植物大战僵尸车”、“全民总动员、活力牧马山”迷你马拉松、“废旧轮胎彩绘”等文化比赛活动,评选“最美阳台”“最美家庭”,让居民在身边系列文化活动中感受到荣誉和温暖,着力以文化认同塑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区精神。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杨铠 社区供图
编辑:周雨婷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